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許多大學生在擇業時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雖然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大學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流失率越來越高,這些現象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種種誤區密切相關。
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划過程中,從評估自我、職業分析、確定目標、培養實踐能力、參加職業訓練等環節都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認識不夠客觀、規劃和實施有些脫離實際、帶理想化的傾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認識比較薄弱,調查顯示超過50%的大學生沒有進行詳細解讀職業生涯規劃;
二、對職業了解模糊,對職業能力不夠關注;
三、自我評價過高,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期望值過大;
四、對學歷和能力的問題不能有效區分,不能正確理解工作能力;
五、社會實踐針對性不強,缺乏職業方向性,注重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的要求;
六、盲目跟風考證。
導致當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種種誤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學生自己方面的原因。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大學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一、客觀地評估自我。大學生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評估自我時要客觀、冷靜,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此外,筆者還建議大學生可以向社會上的職業顧問諮詢機構、有關專業人士諮詢,聽取他們的意見。
二、正確進行職業分析。全面了解職業分析的內容,包括怎樣進入這個行業、基本的職業素質、市場需求、職業發展前景等都是職業分析要掌握的內容,其中核心是職業對能力的要求。不同的職業崗位對求職者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有著不同的要求,在職業生涯規劃時,除了解所需要的職業素質要求外,還要了解所需要的非職業素質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還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職業能力。對這些能力要求的充分了解是自己做好職業準備的前提。同時,還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行業發展及職業要求並對職業要求進行動態分析。
三、合理確定職業目標。在新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相應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對就業地域、就業單位、就業崗位、工資薪酬等及時作出合理的調整,適應現實社會的發展變化,特別是要樹立從低做起、從基層做起的理念。同時,大學生應當有危機意識,儘早著手開展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確定目標後,制訂二至三個相關聯的備選方案。
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面是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生的依據。用人單位不僅考核其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考核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等。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除了構建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具備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專業能力。大學生應該增強英語口語能力、計算機套用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提高人際溝通能力;有計畫有針對性地嘗試兼職、社會實踐活動。
五、有選擇地參加職業訓練。大學生通過職業分析,應該詳細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目標職業所需要的技能及用人單位要求的相關證書等。在此基礎上,對比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參加職業訓練,考取有關證書。這些職業訓練,不局限在校內,可以是社會上的辦學機構,也可以是網上的培訓項目。
總之,大學生一進校門就應有職業規劃,並制訂好一套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修正。要做到既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又加強實際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到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