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員的職業生涯規劃


我們每個銷售人員都是處在市場經濟社會當中,市場經濟使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自己人力資本的主宰,為什麼我們要被動地讓外界環境來影響、決定我們的職業生涯軌跡呢?怎樣才能把我們自己的銷售員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好

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充滿機遇的社會,我們如何才能抓住機遇呢?

市場經濟社會又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如何能夠保持領先的位置呢?

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很難有終生職業的社會,如何才能讓我們擁有終生職業呢?

銷售人員要抓住時代的機遇,獲得終生職業,做自己人力資本的主宰,就必須做出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清晰分析自己 的現狀,給自己設立一個有挑戰的職業目標,了解自己的潛能,找出不足,彌補差距,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在做職業規劃之前,必須要深刻理解幾個基本概念:職業、職業生涯及職業生涯階段、內職業生涯及外職業生涯。

一.職業

職業就是指“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獲得合理報酬,滿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這其中包含了五種關係:

1.個人與他人的社會關係,強調職業首先必須是一種社會分工;

2.職業與知識技能的關係,每種職業必須具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3.知識技能與財富的關係,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知識技能才能創造相應的財富;

4.創造財富與報酬的關係,相對於創造財富必須獲得合理的報酬;

5.獲得報酬與需求的關係,從事某職業的人通過獲得的報酬來滿足個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只有符合這五種關係,才稱得上是職業,缺一不可。

根據職業定義,便能清楚了解社會上普遍流傳的一個錯誤的觀念——銷售工作不需要什麼經驗和技能,誰都可以做。實際上,銷售員是一個職業,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技能,業績不好的銷售人員都應認真思考:我具有做好銷售工作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嗎?如果沒有,我怎樣才能彌補這種能力差距?

二.職業生涯及職業生涯階段

職業生涯就是一個人一生之中所從事職業的經歷。我們把職業生涯周期分為四個階段:職業生涯早期,職業生涯中前期,職業生涯中後期和職業生涯後期。每個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在每個時期的任務也不一樣。

從20多歲到30歲這個階段,屬於職業生涯早期,也稱為職業生涯第一青春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了解、鍛鍊;30歲到40歲這個階段屬於職業生涯中前期,即職業生涯成長期,主要任務是爭取職務輪換,增長才幹的機會,尋找最佳貢獻區,也就是爭取找到我們的職業錨;40歲到55歲是職業生涯的中後期,稱作成熟期,又稱為職業生涯的第二青春期,主要任務是創新發展,貢獻輝煌;55歲到70歲是職業生涯的後期,主要任務是領導、決策或總結教訓,教授經驗。

了解職業生涯階段,使我們能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現狀分析,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為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提供信息與參考。

三.內、外職業生涯

1.外職業生涯:是指從事一種職業時的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單位、工作內容、工作職務與職稱、工資待遇、榮譽稱號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外職業生涯因素通常由他人給予和認可,也容易為他人所剝奪。比如,一個業務代表在應聘一家企業時,這個企業所提供的薪水不是他能決定的,即使他在進入企業之初的薪水很高,如果他不能給企業帶來業績,企業就可以隨時降低他的薪水或辭退。

2.內職業生涯:是指從事一種職業時的知識、觀念、經驗、能力、心理素質、內心感受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內職業生涯因素主要是靠自己的不斷探索而獲得,不隨外職業生涯的獲得而自動具備,也不會由於外職業生涯的失去而自動喪失。例如小王被任命為銷售經理,他獲得的只是外職業生涯的一個職務,至於他是否有能力做好該職務,並應具備的知識觀念、經驗能力、心理素質等。並不是他在被任命的那一天就自動具備了這些條件,這需要在工作實踐中探索、思考,才能逐漸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