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她為什麼頻頻跳槽?

案例

吳小姐,24歲,畢業於某重點大學,本科學歷,工作年限兩年左右,先後跳槽五次之多,行業涉及到房地產、化妝品、教育諮詢、傳媒等,所從事的具體工作也有服務、行銷、策劃、編輯等四項之多。

吳小姐在大學所學的專業為國際貿易,但她的長項卻比較傾向於中文,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均非常優秀。在校期間,一直擔任教授助理,並且獨自尋找了一個加盟項目,在家鄉擔任整個城市的代理商,先期運作比較成功。因為這些經歷,吳小姐在畢業時對自己的期望較高,不甘心在大公司從低做起,而是想進入一家規模不大但是有發展前途的公司,可以一開始就受重視,以最快的速度成長,然後再自己創業。以下是吳小姐的工作簡歷

XX年9月—XX年1月,某知名房地產公司,任物業主任,主要工作職責就是處理投訴之類的事宜。工作非常的清閒穩定,福利待遇也比較讓人滿意。但是吳小姐認為該工作沒有挑戰性,並且發展空間很小。

XX年1月—XX年6月,某合資化妝品公司,任品牌經理。該公司老闆在招聘時對吳小姐極為器重,吳小姐認為自己進入該公司後可以大施拳腳。開始時,吳小姐信心百倍,編寫了整套的企業文書、招商方案、對外契約,與客戶談判等。但漸漸發現,老闆的經商風格非常保守、吝嗇,談判往往因為極小的折扣或非常少的利益分配而耽擱下來,甚至不歡而散。並且所有的產品都是在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廠里貼牌生產,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本來是想與公司一起成長的吳小姐覺得前途渺茫,不顧老闆的挽留,毅然辭職。

XX年6月—XX年9月,某台資教育機構,主要銷售知名英語教材。該公司有點類似於保險公司,非常注重對員工的培訓,甚至用獨特的企業文化實現對員工思想的控制。有點理想主義的吳小姐正是被該公司表面上熱情奮進的氛圍所吸引,接受了這份沒有底薪只有提成的工作。可以說,吳小姐在這間公司工作非常出色,身為新人的她第一周的業績就高居榜首,深受上司的器重和同事的歡迎。但工作一段時間以後,這裡高負荷的運作讓她的身體嚴重透支,難以繼續支撐下去,並從上司對其他業績較差員工的冷酷態度上對公司的企業文化產生了質疑,最終在上司和同事的一片惋惜聲中離開了該公司。

XX年9月—XX年3月,某諮詢策劃公司,任銷售公關經理、編輯。在該公司工作期間,吳小姐編寫了四本行銷方面的書籍,策劃了一些與報社等其他媒體的合作項目,招聘並培訓了多名業務員。以往的工作波折、輕率的跳槽經歷造成的“後遺症”在此時慢慢表現出來,吳小姐發覺自己變得越來越害怕與客戶進行溝通,在公司內部召開業務會議時,她可以很輕鬆地指導業務員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自己卻不願意或者說恐懼與客戶交流,有時候她逼著自己去面對客戶,事實上也發揮得很好。這種恐懼感,或者說是交流的障礙,讓吳小姐非常困擾,卻又難以克服。她向老闆提出不想再從事行銷工作,但有重要項目的時候,老闆還是要委派吳小姐。由於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吳小姐又一次選擇了辭職。

XX年3月至今,吳小姐在一家雜誌社擔任記者。和先前的輾轉奔波和業績壓力相比,這裡的環境輕鬆了很多,也讓吳小姐從緊張的心理狀態中解放了出來。但這份工作真的能讓吳小姐找到一種歸屬感嗎?

回想兩年左右的從業經歷,常讓吳小姐覺得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比起剛畢業的時候,她甚至更找不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從一開始全心希望去做一份有挑戰性的工作,對行銷有著滿腔的熱情和嚮往,到後來對行銷的恐懼、抗拒、厭惡,吳小姐到現在都解釋不了自己的心理變化,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調整。吳小姐的性格具有兩面性,在一個活躍的集體裡她會非常活躍,在一個安靜的集體裡她會比別人更沉悶;在上司及同事的器重、鼓勵下,她會工作得非常出色;而如果她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她可能會很快地意志消沉,直至選擇逃避。她本不喜歡太過安逸的工作,為了挑戰自己、提升自己,她換了一份又一份的工作,卻感覺自己好像還在原地,目前的狀況讓她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