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領導者的轉型窘境

ceo尼克的故事

尼克加入公司時,公司除被競爭對手奪走市場份額的外,還面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顧客不滿和流失,二是糟糕的現金流。前兩任執行長都敗得很慘。

尼克接管公司後迅速做出幾個大膽的舉動——數周之內,從競爭對手處挖來擅長運營和後勤的部門主管擔任總裁,任命與自己長期合作的信息顧問為it副總裁,並在it業務方面做了很大改動,奮起追趕競爭對手在這方面的領先地位。

但尼克的變革舉措卻收效甚微——新it副總裁之前主要負責提出建議,缺乏管理經驗的她,無法激勵高智商、獨立性強的技術專家團隊,it部門很快落後於工作進度。建立起親信體系的新總裁,靠大宗買入的折扣來降低產品價格,以期從對手處贏回市場份額。但競爭對手迅速打折的回應,令新總裁的策略徒勞無功,大宗買入的商品開始在零售點積壓,因過期而不得不大幅降價,遠低於公司成本。而大宗購買和庫存占用了維持運營的大量現金,一再使公司現金流降到警戒水平,但執著於奪回市場份額的尼克根本無視財務總監的警告。公司一位主要董事接到了貸款銀行總裁的電話,銀行將在第二天正式宣布該公司違反了還貸契約。結果,董事會命令尼克解僱這位新總裁,公司被迫進入破產保護程式。尼克很快就被撤換掉了,這個公司現在仍然在窘境之中掙扎。

ceo比爾的故事

當比爾被認命為另一家公司的執行長時,公司在過去兩年中收益平平,投資者漸漸失去了耐心,開始拋售股票。

比爾接管公司後沒有馬上做出決定,而是深入調查行業環境,研究如何重新定位。比爾發現公司的主要收益來自10家客戶,而這些客戶的決策中心正在向日本和中國台灣轉移。研究的結果表明,如果要同時保持產品設計效率和成本領先優勢,公司的決策重心必須轉移到中國台灣。

比爾要做的這個決策相當於重新構建了整個公司的結構。如果不起作用的話,公司將面臨很大風險。但這項行動最大益處在於,公司可以在選定的細分市場與對手展開激烈競爭,在成本結構方面獲得全球競爭力,回報客戶更高的價值,增加公司的市場份額和收益。比爾選定一些人來實施變革計畫。安排了每周一次的 “共同解決問題電話會議”,創造了團隊內部同步、深入溝通的工作機制。此外每月一次的碰頭會能也所有相關人員聚集在一起,討論手邊的最新事務,哪些事務需要相互協調和平衡,需要採取哪些行動,由誰來完成,以及後續工作怎么做等等。

比爾的重新定位使公司很快得到收益和利潤的快速增長。即使是在全行業都一片低迷的情況下,比爾公司的股票依然保持了上升。

拉姆·查蘭

“尼克和比爾截然不同的故事可以總結為一點:比爾看到了外部環境的變化,也能保持公司穩定的收益。對這些目標的一貫堅持,讓比爾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而尼克則不是。但尼克沒有欺騙任何人。實際上,他完全達到了董事會給獵頭公司的招聘標準。但是董事會卻沒有抓住管理者真正的本質。沒有深入探討尼克是否具備對公司進行市場定位、對人的判斷能力和組建有效高管團隊的能力。”

“喪失機會或陷入危機都會摧毀一個公司,同樣能造成這種結果的情況還有在判斷他人、設定組織規模或設定目標時出現失誤。缺乏領導力的領導者很快就會被淘汰,但同時他造成的損失已不可挽回。”

馬修·哈林頓

“變革中的企業定位是一個快速變化的過程,對領導者而言,最大的挑戰是駕馭變化,把握機會在關鍵時候幫助公司做出的正確選擇。這種對變革的預見和管理能力,不僅在於幫助公司制定當下的戰略,還需要預測未來6-12個月的長期趨勢,捕捉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轉型能力。”

“其實危機也可以有“好”的一面。處理得當的危機能夠幫助企業領導者重樹領導力,重新主張企業核心價值,甚至能夠改變企業的歷史軌跡。強生公司的泰諾藥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美國造成多人死亡,當時的執行長吉姆·博克在危機處理中成功地向公眾傳達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和認可,奇蹟般地為強生迎來了更高的聲譽。”

俞敏洪

“向網際網路轉型的最大瓶頸,在於用網際網路思維去重構原來的商業模式。非常不容易、非常痛苦,但必須要這么做。我的親身體會:一是改變自己慣性思維非常難;二是行為很難跟上思想變;三是如果我的思想和行為一致了,怎么動員團隊跟我一起走。就在這個痛苦轉變的過程中,你還在煎熬和取捨,而大量機會可能就已經失去,眼看著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過去。”

“長期死掐的同行對手,突然被風馬牛不相及的外行跨界橫刀奪愛,搶走用戶和市場。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殘酷讓商業競爭越發變幻莫測,改變是有風險的。但我寧可在改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來的基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