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的五個原則

一、持久原則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眾所周知,我們今天使用的電燈,就是他發明的。當時為了這一項發明,一共實驗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經歷了不知多少次的失敗,才最終取得突破制出了我們今天廣泛使用的電燈。

今天的大多數人相信有奇蹟,的確世間是有奇蹟、機遇的垂青。像愛迪生這樣就是奇蹟,不是一下子就得來的,他幾乎花了一輩子才獲得了奇蹟。從我們通常的眼光看,他家庭條件不好,沒有上學的希望,還帶有局部殘疾,這樣的人在今天一定是什麼都沒有的人了。但結果卻非如我們通常所想,就是因為他從一生的持久原則來進行職業規劃。

持久原則需要我們從一個更高的高度,以唯物主義辯證法來發展的看待人生職業生涯。從辯證法的觀點來看,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矛盾運動過程。一方面,在矛盾中的各種因素,如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都處在不斷相互運動、相互作用和變化發展之中,這種運動決定了事物的特徵、現狀、歷史及未來。另一方面,事物的矛盾卻永遠不會停止消失。在矛盾運動中對立的因素將互相對立、互為支撐,並且互相消長轉化著。

i.事物是由各種因素的相互運動過程決定的。事物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並不是什麼人口中所說的虛無飄渺的運氣。這也意味著機會不再可遇不可求,相反它將顯示出它的無限性。許多事情之所以不會,是沒有經歷和學習過,並非是什麼天賦,是人人通過努力都可以學會的。就像機會即是可以追求的,也是可以創造的。

ii. 矛盾運動將貫穿生命的整個過程。矛盾即不會消失,也不會停止,而是生命中的必然規律。所以任何人都是一樣,面臨著各自的困難,當然難點卻各有不同。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即不要氣餒,也不要迷信成功人士,都是一樣的。

iii.事物處於矛盾的發展變化中。這意味著許多事情都可以改變,但卻不是一鞠而就,必須依事物的客觀規律進行改變。過去的已經無法改變,未來卻取決於今天態度及努力。

iv. 矛盾的互為支撐,消長轉換。沒有困難就沒有成功,困難做為事物的一方面是客觀存在的。不解決困難,事物就無法轉換,困難將永遠困在眼前。只有克服、轉換不利因素,事物才會朝著理想的方向轉換。

從持久原則出發的重要性不僅僅表現在釐清事物本身的客觀規律及變化趨勢,更為至關重要的是,它提供一種改變當前狀況的廣闊的迴旋餘地,也使我們不再拘泥於具體事件的一時成敗,得以從根本上解決人生職業生涯中的難題。

二、藐視原則

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並且說:山雖然高大,但是它卻不會增加。我的力量雖然少,但我死了卻仍有兒子,孫子,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只要這樣堅持不懈,總有一天要把山挖掉。

這是一個淺而易見的故事,但卻蘊含著很深刻的故事內涵。故事裡面的主角試圖去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雖然從理論上說,它是可行的,但稍具常識的人都將從實踐直接推導出相一致的結論:它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當然,我更傾向於認為是古人故意用簡單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哲理。

通過藐視原則,將為我們揭示了解決困難,特別是巨大的困難的有效方法。它由三部分組成:

在戰略上我們藐視一切困難。從長遠來看,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這一點是確信無疑的。我們不可以被困難嚇倒,困難再難也是有限的。就比如進入人人羨慕的外企,無非就是學歷、經驗和贏利能力而已。學歷不夠,我們去學習;經驗沒有,我們就從相關工作開始,比如先去國內公司,逐漸積累;贏利能力不夠,就去煅練,沒有學不成的。只有不願意去改變,或是懼怕你肯努力的人。

在戰術上卻要重視困難的組成部分。雖然我們在整體上藐視一切困難,但我們深深明白:改變事物需要從影響事物的一個個局部組成部分入手,只有解決好所有這些局部問題,事物才會發生轉變。而我們是不能輕視這些克難的,那樣就容易失敗。相反必須極為重視,集中相對優勢的力量去解決一個個問題。

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去實踐。古人常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對於解決問題,不在於你是否認識問題的本質,優秀的戰略戰術,而在於一步步的堅實的去實踐。沒有知識,可以去學習,而沒有實踐,則所有的卓越戰略、戰術都成了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價值的。

人生往往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一些不願意去面對,或是無法面對的困難。如果不去面對,它就永遠橫在你的面前,揮之不去。這時候怎么辦呢?要從整體、戰略上藐視一切困難,這樣我們才有勇氣去克服困難。

但在具體上,我們卻不再藐視每一個局部、細節的困難。因為困難之所以存在,一直無法解決那是因為它不容易被解決。我們強調藐視困難,但不能什麼都藐視,那樣將是盲目的。藐視和重視都將必須基於現實環境、必須有利於解決問題。藐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則需要從一個個的局部重視開始,從解決這些問題開始。

比例和尺度是藐視和重視最關鍵的地方,這是必須掌握卻又矛盾的地方。面對這樣的實際的困難,必須有戰略上的認識和重視,才能從戰略和細節上把這兩者很好的統一起來。

三、生存原則

從前在鹹陽城裡,有個人賣兵器的商人。它首先拿起矛來說:我的矛是天下最鋒利的矛,任何盾都可以刺穿;過了一個會兒,又拿起他的盾說:我的盾是天下最堅固的盾,什麼矛都刺不穿。後來,有人說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會怎么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矛盾的典故。

矛盾引申出的這一對矛盾,概括簡凝的道出了職業生涯中最為基本的概念。毛澤東主席在論《持久戰》中這樣論述這一概念:“古代戰爭,用矛用盾:矛是進攻的,為了消滅敵人;盾是防禦的,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還是這二者的繼續。進攻,是直接為了消滅敵人的,同時也是為了保存自己,因為如不消滅敵人,則自己將被消滅。防禦,是直接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時也是輔助進攻或準備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應該指出: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客觀的說,在職業生涯中,我們無法,而且也不可能在客觀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外企求奇蹟的發生。一切的發展只有基於現實的物質條件許可的範圍內去實現,而生存原則就是實現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追求發展是必然的,而生存是必須的,這兩者並無矛盾的地方,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意思: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首先讓自己生存下來,才能談得上追求發展。

無數的事實都可以引證這個道理,許多人要不是太重視生存而忽視了發展;就是為一時發展丟掉了生存,這兩種情況都是要不得的。比如說,為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放棄了職業發展。也就是說,在沒有能增加職業技能、社會歷煉的情形下,仍為了暫時的穩定而放棄對一生的前途,這樣在會在將來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反過來,也是不行的。為了追求發展,換工作、開公司、到外地發展,這樣的話,在沒有充分的為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是十分危險的。職業人生中,冒險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但不能是沒有絲毫準備和把握的。人人都需要先吃飽飯,才能更好的工作,換言之,如果飯都吃不飽,也就無法工作、發展。

是否具備生存的積累和是否對職業成長有幫助是判斷的唯一尺度。我們需要隨時對自己進行評估,以便為作職業人生決策而做依據。

1.首先是職業成長判斷,你是不是完全能夠勝任目前的工作,如果不能勝任,那些需要學習、改進和克服;如果能夠勝任,那么是否仍有發展的餘地呢?或者說,即將去做的工作,能否適應、勝任,不能勝任的話,有那些需要補充學習的。我們還可以做如此檢驗,以驗證當前工作對人生的作用:在極端惡劣的形式環境下,失去工作、朋友、親人,你當前工作帶給你的能力,還能否讓你生存發展?這樣就可以評定你目前的能力、工作價值對整個人生職業的影響。

2.其次是生存積累判斷,你是不是具備了隨時可以開始人生職業發展的基礎。如果說人生職業發展像旅行一樣的話,那么在城市間移動就成了職業人生最好的詮釋。開始的時候,你處於起動城市,你要到一個心目中的目標城市,這中間隔著許多的城市。你不能一下子就到目標城市,就像軍事家不能超越現有的條件去追求戰爭的勝利一樣,那樣是不現實,也是注定要失敗的。相反,你只能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不斷移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斷努力逐漸靠近終點,乃至最終勝利。在這個過程中,你只有在站穩了,並準備好到下一個城市的旅費,才能接著去旅行。如果在這個城市都沒有生存保障,那可能還沒有到下一站,就已經壯志未酬了。

3.生存的積累與職業成長的差異在於:職業成長有時是需要等待的,而生存的積累是現在、平時就可以做的。有時,我們想做許多事,比如找一個好工作,或是自主創業,但是條件不成熟。處在這樣的情況中,不要氣餒,也不要放棄,可以積極立足於現有的生存進行學習和生存積累,只要一有機會,在生存積累完備的情況下,就可以隨時抓住機會。這樣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從而讓自己處於進退自如的境界。

生存和發展是人生的最基本、最常見到的主要矛盾,正確處理好這一對矛盾無疑將有利於人生職業的良好發展。同時,這一矛盾也是需要用心體會並小心處理的,因為把握這一矛盾的尺度將比了解、發現這一規律更加重要。

四、立足點原則

戰國時齊國孟嘗君手下有個叫馮諼的謀士。孟嘗君讓他收帳,他卻燒了債權憑證,並且對孟嘗君說: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洞穴,尚未能得以高枕無憂,臣願替殿下再鑿兩穴。”最終,歷史學家為之感嘆:孟嘗君為相幾十年,沒有纖介之微的禍患,倚靠的正是馮諼的謀劃啊!

“狡兔三窟”,任何人都要在一定時候想好、安置好自己的退路和後路。馮諼為孟嘗君幹得第一件好事就是在常人看來愚蠢之極的“千金買義”。它愚蠢是因為它放棄了諸多眼前的金錢利益,而著眼於長遠的戰略利益。

今天我們來評說職業生涯中的立足點是,其實是源於古老的戰略思維,卻又超出了原有的內函。這一則故事源於《戰國策》,向後世闡述人生、軍事、商業中足以影響成敗的至關重要的重要因素,立足點支撐原則。

1.這就像上面說的,狡猾的兔子,往往為自己預備好幾個洞穴,這個如果有事,還有下一個,而不至於因為一個出問題而全軍覆沒。楚漢爭霸中,漢王劉邦為什麼屢戰屢敗竟而不死,最終奪得勝利;

而項王雖百戰百勝,卻因為失敗一次就一敗塗地,最終烏江自刎。雖然在代表短期利益的局部戰場上,劉邦敗了又敗,但他在戰略上卻早已決定了勝負。劉邦擁有天府之國的蜀地和關中平原這兩個根據地立足點,蜀地和關中易守難攻,物產豐富。再者,關中平原也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當年六國抗秦,卻一次也沒有越過涵谷關到達秦國本土,說明那裡除了擁有無以倫比的經濟給養力,還有獨特的天然軍事地理條件。相反,項王得到天下後,沒有占據關中,卻回到沒有軍事地理價值和戰略迴旋餘地的彭城。再者,加上分封舊貴族,造成統治的大部分區域,實際上是分散的諸候國。再加上戰爭大多是在項王的統治區域打的,嚴重的影響了經濟的給養能力。這樣的戰略立足點優勢,就使劉邦擁有了豐腴的戰略迴旋能力,最終戰勝對手。

2.另外一點積極的意義在於,它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許多問題之所以困擾著人們,不是在於人們不知道問題在那裡,而是在於沒有能很好的解決問題。而且許多還是積重難返的問題,在一次次的解決中失敗,不斷加重的。這個方法在於能力有限,無法一次解決問題時,提供最有效的辦法。影響事物發展變化的因素雖各不相同,但卻由一些主要因素主導著。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可以從集中有限的力量,從一部分相對容易的地方開始,一個一個解決,直到影響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都被解決,那么事物也就被解決了。比如說一個學習很差的同學,同時對每一科進行補習,可能每一個科目的變化都不明顯,就很難使老師、自己和同學看到信心,也會很容易放棄。如果集中主要的學習力量,從一個科目開始,一科一科的學習,則能夠很容易的看到成果,有利於激勵著自己由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直到到達最終成績提高的目標。

立足點原則對人生職業生涯的積極影響。經常聽到人說:想獨立創業,又怕失敗;給別人打工,又要看別人臉色,動不動還會給老闆炒尤魚。那么,有沒有變兩難為兩全的方法呢?這裡就有一個,就是立足點原則。為什麼獨立創業會怕失敗呢?一般地來說,人都是從失敗中學習、長大的,創業也是一樣。沒有誰是天生的企業家,也沒有那個企業家不失敗。對付創業失敗的方法,不在於設法追尋不失敗,而是在於實施立足點戰略,讓自己有能力應對失敗,支撐自己渡過難關。打工遇到的困難,也是如此,大同小異而已。

五、集中力量原則

兩個小孩跟一個畫家學畫,旁人對畫家說,其中一個太笨,建議畫家不要收。畫家說,聰明的孩子就像薄鍋燒水一樣,燒的快;笨的孩子,就像厚鍋,雖然慢一點,但終究會燒開的。各有各的條件,各有優劣而已。

從戰略上我們藐視困難,但在具體的面對困難中,我們要重視困難。不但要重視困難,而且要集中最優勢的力量去克服具體的困難。以多勝少是好辦法啊!比如,一件賣不動的商品,你只收一半的價格如何,是不是很容易就賣了。虧本不虧本這裡不說,當說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最好的好辦法。

集中力量是由平凡變為不平凡的卓越法則。世間有沒有奇蹟、有沒有天才,我說天生的就沒有,後天努力的就有。為什麼會有“奇蹟”?打個比方,兩個人進行馬拉松賽跑。一個三心二意,一會看鳥,一會下河摸魚,簡直就像龜兔賽跑中驕傲的兔子;另一個則集中所有力量進行跑步,雖然客觀條件可能差點,但勝利是無庸置疑的。這就是“奇蹟”,是不是創造得很容易?就是這樣容易,人人都可以去做。

如何著手解決問題呢?要選擇一個最容易實行的地方,集中幾倍的力量去實現。這是需要精心選擇的地方,要保證初戰必勝,這是開始。不能,尤其不能把有限的力量分散在許多問題上,每個問題都解決,最終一個都解決不了。或者吝嗇的配置力量,希望以少勝多,以較小的代價去解決問題。在戰略上這是可行的、是科學的,但是在戰術上,這是錯誤的。

集中力量的力度問題。是不是每次都無限制的集中所有力量?不是的,那是不科學的,是浪費。集中兵力應根據實際的需要,一般集中於解決問題需要的五倍的力量即可。主要的原則是,相對集中,是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來決定的。

避免進行消耗式的職業人生過程。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是職業人生髮展的可能性卻是無限的,所以要清醒的告誡自己:不要做消耗式的職業人生規劃。不能每件事都只做一半,就畏難、畏煩而放棄;也不應該沒有規劃,看到什麼有利的條件,就去追逐,最終什麼都做不好。

掌握這個原則,就能帶領自己離開被困難深陷的泥沼,從一個局部的勝利到另一個局部的勝利,最終完成全面的勝利。

總的來說,這幾個原則都是一個本質的不同方面的反映,需要綜合起來看待。有長遠的持久原則,就能看清當前的問題;對於任何問題,我們都需要從戰略的高度藐視,但是卻要從局部重視;接著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從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開始,一個接一個的解決,像立足點一樣,逐漸改變。而集中力量原則,正是保障具體問題解決的效果。這樣,從戰略到戰術;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從集中到分散,有原則又靈活的解決人生職業生涯中的所有問題,讓自己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