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職業規劃為求職鋪好路

春節過後,來到市人才市場應聘和招工的人明顯增多。記者在人才市場發現,XX元月薪難招普工已成常態,幾乎所有的應聘者最先看重的都是月薪,其次是是否有各種保險等待遇。(詳見a03版)筆者身邊有兩個年輕人,如今正品味著由於當初不同的學業選擇所帶來的職業生涯的苦與甜。高中時代,兩個人學習成績都不好,上不了一本二本,兩個人的家庭條件也都一般,無權無勢,借不上力。當初筆者給二人的建議都一樣:上技工學校,好好學點技術。建議依據是國內缺技術工人,技術工人越老越吃香,國外技術工人的工資都很高。其中一個孩子後來果真進了技術學校,另一個孩子嫌當工人吃苦又不體面,最後學了個自考中文專業。幾年過去,畢業上班,兩個人的職業軌跡很快顯出差距,前者畢業後進了一家國有大工廠,幾年下來如今已是熟練的技術工人,福利有保障,月工資四五千元,而後者的工作一直很難找,更別提高薪了,原因很簡單,他會的很多人都會,供大於求,沒市場。

求職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銷售自我的過程,你能找到什麼樣的職位,拿到什麼樣的薪水,取決於你有什麼樣的本事。從報導中我們知道,來自莊河的小徐因為在日本務工七年、有會日語的優勢,就面臨著更好的工作機會,不知道她在日本的那七年是否特意在日語方面下了工夫,若果真如此,那么當初的遠見和努力就會為她贏得更好的職業空間。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有人肯花一年的時間學習一下日語,待有一技之長再出來求職,上一個台階的機會肯定更多。

作為求職者,看重薪水的多少是沒錯的,因為對於普通人而言,工作掙錢養活自己和家人是第一需要,但對於那些還有著漫長的職業之路的青年人而言,就不能不考慮薪水之外的東西了,比如這一行業的現狀和未來,自己的志趣,求職的過程最好能成為發現自我和豐富自我、最初完成自我職業定向的過程,一個求職者越早意識到這一點,越早給自己解答這樣問題,職業前景往往就會越好。

對於任何一個求職者而言,好高騖遠都是最忌諱的。筆者認識一位年輕人,國中畢業就走向社會,沒有特長但想法挺多,工人不想當、服務員不愛乾,一心想掙大錢,三四年過去,如今仍未找到一個職業,而且心態越來越不好。三四年的時間,如果專心一行,足以讓他成為有經驗的業內人士了。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是自我發展的前提,接受現狀,找到合適的起點,然後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走,自然會有收穫。如果白日做夢,憑空幻想,到頭來只能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