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聯考的前提是聯考功能的保留

近日,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撰文指出:2024年,我們的聯考體制改革應該能有一個本質的變化。目前這種全國統一的考試,其弊端也越來越顯現。如果我們各項工作到位,各項措施能夠有保障,各個部門齊抓共管,我期望2024年的時候,能夠取消全國統一聯考,代之以更加多樣化的、更加便於人們選擇的各種類型考試。”(1月12日新華網)

如果取消聯考,人才如何選拔,人才選拔的公平性如何保證?這是人們所關注的。其實,仔細閱讀王旭明的文章,就會發現其所謂的取消聯考只是取消統一聯考,其本意是,聯考的正面功能應該保持,但聯考因不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所暴露的弊端,是應該改正和完善的。或者說,他認為的取消統一聯考其實就是對聯考形式的改進。

這種旨在完善聯考的建議當然是正確的。問題是,王旭明並未說出取消統一聯考的前提是什麼,只是抽象地說,聯考不能輕易取消,一定要有各項配套措施跟上。雖然具體的聯考改革是一個複雜的工作,在提出目的和期待時,很難直接提供詳細的建設性意見,但在討論取消統一聯考時還是應將其前提界定清晰一些,哪怕這種清晰是一種方向上的清楚。只有方向清楚,路徑才可能正確。

取消統一聯考的前提是什麼?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保持聯考選拔的雙重功能:實現階層的流動,培養具有公民意識的當代大學生。無論聯考的改革是以怎樣的方式取代現有的獨木橋式的考試,第一個需要保持的就是選拔的公平。任何有能力的人,或者是綜合素質突出,或者是所謂的偏才,只要他們的才能的確是社會需要的,就應該有相應的機會讓他們實現向上的流動。此前,北大校長推薦制之所以爭議不斷,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機會對於那些農村的非重點中學的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

此外,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書之所以會被讀死,很大原因在於學生在讀書時只是單純地背誦知識,學習知識,缺少知識與實踐的結合,缺少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深入,缺乏公民意識的修習與養成。而事實上,人們提高認知能力的方式既要有閱讀和學習,也要有實踐和行動。只有在這兩個方面共同努力,學生才能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嫻熟的運用。

聯考不能取消,但統一聯考的方式可以取消,繼之以一種或幾種更合理的考核方式,不拘一格“選”人才。其原則是一致而且穩定的:保證選拔的公平,保證人才的流動;引導學生重視實踐和行動,讓學生成為具有認知能力和行動能力的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