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而出

生命是獨一無二的,從難看的毛毛蟲到美麗的花蝴蝶可以看出生命是一種過程。青少年的成長也是如此,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沒有“差生”只有過程。青春期被稱為第二次斷奶,破繭而出必須用掙扎才能完成,蛻變是先痛而後快的。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尊重生命的個性和過程,順應天性,讓學生快樂地成長,感受到尊重與理解,感受到欣賞與關愛,感受到平等與寬容。這裡“順應天性”可不是放縱,而是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性,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國外有句名言佳句說:“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壞的教育”。學生或許有智商上的差別,但不應該人為地給他們貼上優差的標籤,一個班級一旦有了“差生”和“優等生”之分,那么班主任的工作是失敗的,因為如果告訴學生說他們已經“失敗”可能導致他們終身厭惡學習。他們感興趣的就是和你對著幹,我是“差生”我怕誰?這時候的“毛毛蟲”拒絕變成“花蝴蝶”,那么其生命的過程是不完整的,因而這樣的教育也是失敗的。

在獨生子女+電腦為主體的個性張揚時代,班主任應把孩子視作平等的主體,更應尊重孩子的個性,更應強調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我們期待教育過程中的和諧與愉悅。我們期待看到“毛毛蟲”破繭而出,美麗的花蝴蝶振翅而飛。怎樣做才能實現這種教育理想呢?

對你的學生笑,要發自內心的欣賞他們,相信他們是優秀的,毫不吝惜地讚美他們的進步,你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沒有“差生”,千萬不要讓“差”的觀念在學生心中滋長,尤其不能讓他們接受自己就是“差生”這個稱號而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就像長大後的閏土,認命,而把命運作為落後和不思進取的理由。失敗的人往往給自己找台階下,這是可怕的弱者的理由,班主任注意學生中的這種現象。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後進生自己經常會感到痛苦,但更難過的是老師。任何一個學生沒有培養好,都會深深刺痛老師”。教師還應該是一個細心的發現者,要善於發現學生落後的原因,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要善於“望、聞、切、問”掌握學生的信息,比如:

1.家庭原因(單親?父母離異?家庭暴力?等)。

2.社會環境。

3.智力因素。

4.心理因素。

5.師生關係。

6.同學關係。

在調查總結的基礎上辯證施治,由於青春期孩子們的表現也像天氣一樣變化多端,忽冷忽熱這正是教育的無常之處,年輕教師往往不能適應。對學生的教育也要隨機而變就像對付天氣一樣適時地增加或減少衣衫,對變化的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表現要隨時都有對付的辦法,要摸清這種變化,同時運用的教育方法要合適,不能抄之過激,就像衣服要合身合體,孫子云“兵者,勢也。”應順勢而為,比如對性格外向的要冷一些,用慢火攻心,對性格內向的要熱一些,激他像你傾訴,這時當老師的要學會傾聽,傾聽也是一種修養,一種方法。和學生充分的交流,讓他感到你的理解和尊重,他便會自覺調節生命的節奏,從而更加優秀。因此,教育是一種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驚喜地看到“毛毛蟲”破繭而出,美麗的花蝴蝶振翅而飛。

子曰: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