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是“來料加工”

材料作文是“來料加工” 

隨著聯考、中考作文命題形式日趨多樣化,掌握材料作文的寫法,尤為必要。因為材料作文涉及到多種文體及寫作方法,可以從不同方面考核學生的寫作能力。在2 007年聯考中,兩套全國卷的作文都是材料作文,一卷為給圖形材料,二卷為給文字材料。同時,在省市自行命題的試卷中,也有考材料作文的。作為學生,無論是把寫作為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技能,還是作為應試需要,都應該掌握材料作文的寫法。 

( 整理)

一、材料作文 

依據作文題目給出的文字或圖形材料,按照要求完成的作文,稱為材料作文,也稱供材料作文或給材料作文。 

二、材料作文的特點 

無論哪種形式的材料作文,共同的特點是“用其所給”,進行“來料加工”。 

1,中心思想必須從所給材料中提煉,不得“另起爐灶”。 

2,寫作材料必須用題目所給的,可以適當地擴展和補充,不可棄之不用。 

3,體裁依題目而定,或按題目指定的,或自行選擇。 

4,標題或題目指定標題,或自行擬定。 

三、常用材料作文寫法 

1,給出文字材料類 

(1)給出一段描述文字 

往往是給出景物或環境的一段描寫,寫作要求是續寫,展開在指定景色或環境下的事件,或用順敘,或用倒敘,表現出題目要求或自行立意的中心思想。 

(2)給出事件起因 

題目給出了事件起因,要求作者展開想像,續寫出事件的發展——高潮——結局,形成完整的事件,表現出鮮明的主題。 

這種續寫,要注重情節變化,避免平鋪直敘,克服結構呆板。 

(3)給出一件事實材料 

給出的事實材料,可以是名人軼事,也可以是現實中的事例,還可以是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情節,也可以是一則寓言故事。這種材料作文,一般是要求寫成議論文。 

依據事實材料寫議論文,應該寫成一事一議議論文。 

一事一議議論文,總體結構當然是立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而小段落的安排是“敘——析——議——聯——結”。 

“敘”——第一段,簡要複述題目給出的事實材料。 

“析”——第二段,分析材料並提出論點。 

這兩段為全文的立意部分。 

“議”——運用自選的事實或道理對論點展開論證。根據論據和論證方法,可以用幾個段落。在論證過程中,特別要引用題目給出的材料。 

“聯”——為了使論點有現實意義,要有針對性的聯繫個人或現實生活實際,有的放矢。一般為一段。 

“議”和“聯”為全文的本論。 

“結”——最後一段,全文結論,複述並強調論點,並且要“回扣”一下所給材料。 

例文: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對年輕夫婦帶孩子在公園裡玩耍,他們遠遠地看,讓孩子自己玩。孩子摔倒了,也不去攙扶,只是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即使孩子哭鬧也仍如此。 

要求:請以《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為題,寫一篇的議論文,不少於800字。 

、 

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秦世營 

在公園裡有對年輕夫婦,當孩子在玩耍時摔倒後,他們也不去攙扶,而是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即使孩子哭鬧也是如此。 

乍看起來這對夫婦有些不盡人情,不但置孩子摔倒在地而不顧,而且即使孩子哭鬧也不為之所動,簡直近似於殘酷。可細細一想,年輕夫婦的做法是值得稱讚的。“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為形成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奠定基礎。 

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的形成,是以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影響為基礎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特別是在兒童和表少年時期。毛澤東的女兒李敏上學時是住校生,每周回一次家。按當時的條件和可能,她偶爾坐一次小車也不為過。可是,毛澤東堅持讓她擠公共汽車,使李敏有更多的機會體察普通學生的生活。美國喜劇演員布瑞納在成名時,他最感激的是在國中畢業時,父親給他一枚硬幣——讓他到街上買一份報紙查閱廣告,自己找一份工作。從此,布瑞納自己闖天下,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給予孩子的,應該是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長大後具有駕馭生活的能力,才能開發出自我發展的一片藍天。 

據報載,一位高中生考上了清華大學,成為家長和鄰里的榮耀。然而,由於他不會料理個人生活,只好退學回到父母身邊。學校認為他放棄學業實在可惜,勸其復學。他後悔從小就沒有練就自理生活的能力,覺得今後也無法自立於社會,竟自殺了。這個悲劇值得人們警醒,特別是他的父母。一個高中生連自理生活的能力都沒有,的確是親職教育的失敗。公園裡的那對年輕夫婦也許不知道這個事例,但他們卻深知從小不能嬌慣孩子的道理。 

有人曾不無誇耀地說過,論對孩子的關愛和呵護,中國的父母可謂“世界之最”。不過,這其中的溺愛不可忽視。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無可厚非,不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也為數不少。他們經不起風浪,受不了艱苦。長此下去,他們怎么會有探求知識和勇於進取的奮鬥精神呢?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父母親對子女的愛不夠,孩子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我們希望為人父母者,應該學習公園裡的那對年輕夫婦,儘快把“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的權力還給出孩子,以免悔之晚矣! 

(4)所給事例中含有多個具體內容或一級事例的,如果把所給材料全部都用上,勢必把主題(或觀點)搞得寬泛,寫起來大而空。正確的方法,是要在諸多分項意義中,選擇你最為有感受的一點,形成一個鮮明、集中、深刻的主題(論點)。 

(5)給出作品材料 

作品材料包括名著節選、優秀詩文、格言警句或成語。 

給出作品材料的材料作文,一般要求是寫讀後感。讀後感是議論文,具體結構是“析——議——聯——結”。 

“析”——第一段,在交待所讀作品後,明確提出論點。是全文的立論。 

“議”——用自選的事實或道理(包括全部或部分題目所給作品材料),運用適當的方法,對論點展開論證。可是用幾個段落。 

“聯”——運用所論證的論點,有針對性地聯繫個人或現實生活的實際,有的放矢。只用一個段落。 

“議”和“聯”為全文的本論部分。 

“結”——全文的結論部分,複述並引深論點,特別還要注意再“回扣”作品材料。 

綜上所述,材料作文的一事一議議論文和讀後感,之所以是對材料的“用其所給”和“來料加工”,在文章中,至少要三次用到所給材料。即開頭部分由材料提出論點、論證中也要使用材料、結尾段要“回扣”一下材料。 

2,給出圖形材料 

圖形材料,可以是寫實圖形(素描或圖片),也可以是漫畫或卡通資料。這類的材料作文,要求從圖形引發出思考,或寫記敘文,或寫議論文。 

寫好圖形材料的材料作文,要注意兩點: 

(1)要看清、讀懂圖形,不要忽略每一處細節。深刻領會內涵,尤其要找出獨到之處。 

(2)在寫作材料的選擇上,要包括所給的圖形材料。 

另外,要特別注意一點: 

材料作文不可當話題作文寫(不用提示語所給材料的),而有些話題作文可以當材料作文寫(所給話題是事實材料或作品材料)。 

四、材料作文寫作失誤例題 

1,錯把“材料”當“話題” 

2006年全國卷二(黑龍江、廣西、河南、新疆等)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六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1999年為60"4%,2001年為54"2%,2003年為51"7%,2005年為48"7%,首次低於50%。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識字的人為什麼不讀書?多數中年人說“沒時間”,青年人說“不習慣”。還有的人說“買不起書”“沒地方借”。相反,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1999年為3"7%,2003年為18"3%,2005年為27"8% 

要全面理解材料,但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錯誤: 

這是2006年聯考全國第二套題的作文題,黑龍江考生答的是這一套題。有相當一部分考生看到題目後,便信馬由韁,一揮而就。出了考場一回味,老師一反問,覺得搞錯了。這原來是一道材料作文,並不是話題作文! 

審錯的原因: 

(1)題首一句“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話題作文的題首往往也是這么寫的,第一印象就以為是話題作文了。 

(2)要求中有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 

題,話題作文中也有這“三自”,就當成話題作文了。 

(3)沒搞清楚或忽略了話題作文是“四自”,其中有“自行選材”,本題明確指出:“不要脫離材料及含意作文”,是“用其所給”的“來料加工”,當然是材料作文了。 

(4)容易使考生發生錯誤審題的根本原因是,這是一道發展變化的材料作文,非傳統的材料作文。變化有三點:一是不限文體,二是沒給標題,作文題的闡述方式也和話題作文的格式一樣。 

立意提示: 

題目給出的是事例材料(調查數據),是在考察學生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體現了對人高度重視府的關心。 

一降一升的兩組數據,是體現了一種進步,要從全面的角度審視這種現象,不可肯定一種、否定一種,也更不能全盤否定。 

當然,這需要考生對紙載讀物閱讀和網路閱讀有深切的體會和中肯的認識。 

從文體的選擇上,當然是寫議論文好,而且寫議論性散文更好。也可寫成敘事散文,有敘有議,闡明主旨,準確立意。當然,立意必須是從題目所給材料中來,不能“另起爐灶”。 

例文:2006年全國聯考(二卷)優秀作文 

讀書,與形式無關 

文雅的人,意喜歡夜深人靜的時候,泡一杯香氣四溢的茶,在柔和的燈光下,翻開一本書,細細品味。 

忙碌的人總習慣在等車或乘捷運的間歇翻翻報紙,匆匆而過。 

當科技越來越先進,網路越來越普及,有一種閱讀代替了圖書閱讀,越來越快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2005年更低於50%。與此相反的,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 

也許有人認為,圖書閱讀率下降,是國人不愛讀書的表現。近幾年不是常有人呼籲國人“多讀書,多讀報”么?他們拿著大把的數據證明中國人的素質在下降,科技要落後,文化要丟失,不一而足。很多老先生認為讀書學習非是讀紙質圖書不可,別的都是糊弄人,其實不然。 

讀書,與形式無關。 

一個新事物的興起,自然有它閃光的一面,誰也不能把方興未艾的網路閱讀扼殺掉。 

我也喜歡網路閱讀。小時候網路閱讀還沒發展起來,愛讀書的我卻找不到多少書可讀。買吧,十五六年前哪個家庭有條件一堆一堆的買書供孩子看的?借吧,圖書館的書更新太慢,看得不過癮。上了中學就開始和同學湊錢租書了,漫畫、小說、武俠,雜七雜八,高中時午飯都捨得不吃,一中午站在書店裡看書,沒辦法,紙質的書——貴! 

終於有了可以滿足欲望的通道,就是網路。 

從最早的文淵閣到今天的起點網,網路圖書種類全,又便宜。朋友托人在北京買一套海子詩集花了170多元,在文淵閣下載一套才花了12元。 

終於不用餓著肚子看書了,不用邊看書邊擔心弄贓了不好交代了,不用捧著兩本好書為價格左右為難了。 

科技在進步,圖書閱讀率下降不代表國人素質下降,不代表文化丟失,網路閱讀率上升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 

讀書是為了學習,那么學習和形式無關,手段不同,目的結果相同。 

我喜歡聽著合適的音樂,喝著香濃的咖啡,坐在電腦前讀書看新聞。有時候,我也會在夜深時點一盞小檯燈,品一杯清淡的茶,翻開桌上一本厚厚的書…… 

( 整理)

點評: 

(1)作者從一個客觀的角度,沒有否定傳統的書報閱讀,熱情地稱讚了網路閱讀,從閱讀率的一降一升,表現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 

(2)作者採用了敘事說理的方式,回顧了為了獲得知識而在買書、租書、借書、“蹭書”的苦澀與快樂,敘述了網路系統閱讀所帶來的便利和愜意。敘事娓娓道來,說理不是“逼人就範”。 

(3)結構講究方法。開頭的三段,表明了主旨——從文雅的品茶讀書起筆,緊接著一個過渡段,就寫到了當今的網路閱讀,一個雙向肯定的觀點;主體部分,詳細地論述兩個方面;結尾段,與開頭牙呼應,重申主旨,使之更加鮮明。 

(4)作者文風樸實、穩健,儼然一位學究式的長者,又是一位崇尚新科技的青年,表現了一種熱情、奔放、深沉和恬淡…… 

2,把材料作文寫成了題意式話題作文,也是常見的錯誤,要格外注意。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