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1)引:開頭概述材料大意

所謂“概述”,就是不能將所給材料原文照搬,而應抓住材料的核心內容簡要敘述,引述時還應注意選擇與下文即將提出的中心論點密切相關的內容,與中心論點無關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論點

這一中心論點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提出的,因而,認真分析材料,從中提煉出恰當的觀點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觀點提煉得不準確,文章就“跑”了題,後面的文字寫得再好也無濟於事了。

(3)擺: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

這部分是議論文的主體,應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充分闡明論點的正確性,使文章具有說服力。

(4)結:結尾呼應開頭,或進一步強調論點。

開頭引材料從材料切入,簡要分析,引出論點。

中間聯材料說理議論的時候用材料的主旨或關鍵字來貫穿、銜接,如果能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關鍵字鑲嵌進去,那么會使文章與背景材料融合得更為緊密;

結尾再扣材料,使材料與文章融為一體,同時又體現出文章對材料的引申、豐富和升華。

開頭的寫法:

先概括引述所給材料的內容,稍作分析引申,馬上在第一段的結束處(或另起一段)亮出自己的中心觀點句。

例一、

①露珠的色彩因所處位置不同而變幻,閃耀出錦上添花的動人繽紛;三色堇因為生長的土壤不同而變幻,在不同的土地上綻放出各異的燦爛……大自然尚且懂得美麗因自己的位置而異,生而為人,我們怎能不洞悉其中的道理?

②在楓葉上的露珠,紅紅地閃爍,多美麗啊!在荷葉上的露珠,蒼白地滾動,多淒涼啊!可這美麗,只是露珠憑藉楓葉的燒紅才得以閃爍;這淒婉,也只是露珠憑藉荷光潔白的玉肌才顯得動人。

露珠是透明的,沒有顏色,只有附著在別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們呢?我們有我們的精彩,我們也有我們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別人的,自我散發了光彩才是真正繽紛的。朋友,讓我奉勸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④在楓葉上,露珠紅紅地閃爍。在荷花上,露珠有著淚滴似蒼白的透明。這首小詩,使我得到啟示:一種物質在不同的事物上有著不同的景象。也就是該從不同的方面看一件事情,所看到的景象會有所不同。

汕頭一模

⑤讀罷材料,思緒潮水般不斷重複地拍打我的大腦:女孩為何能被錄用?是筆試時拿的第一?不,經理應該知道,高分不一定高能;是她的誠實,坦言自己唯一的經驗只是掌管過學生會的財務?不,沒有經驗的人是不符合經理的要求的。是她的執著,“不管是否錄用,都請給我打個電話。”不,我想應該是她的那“兩塊錢”:“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我付話費。”兩塊錢,數目何其少哉!然而,從兩塊錢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女孩的優秀,又何其多哉!所以,我認為,是細節決定了成敗。

⑥這位女大學生,不因為沒有工作經歷被拒絕而放棄她執著追求的熱情,換來了她筆試中的第一名。這位女大學生,為了自己不被錄用原因的執著,並通過自己的真誠,取得了這份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資深會計”工作。對自己信念的執著應該是這位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必然之由吧!人如果缺乏這一種執著,那么,要踏出這第一步何其難!

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位牧師奉派到新教區,他發現前任牧師種了數百株鬱金香,然而附近學校上學的學童走過花園,見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園裡,有個上學的學童問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嗎?”牧師問:“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選了開得最美的一朵鬱金香。牧師接著說:“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這裡,它過多大會兒也不會謝。現在採摘,只能活數小時。你把它怎么樣?”孩子想了一會兒說:“我要把花留在這裡,過一會兒再來看它。”

當天下午,有十多個孩子都在這裡選擇他們的花,每個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園裡,免得過早凋謝。那年春天,牧師送出了整個花園的花,但一朵花都沒有糟蹋,還結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含義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1、愛她就別把她摟得太緊

人總是有一種占有欲的,就像那個愛花的學童想把那話占為己有一樣。可是往往就是由於這種占有欲而令許多美好的東西因此而消亡,所以,愛她就別把她摟得太緊,放開她,美才會才會存在得更久。

歷史被如紗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細心聆聽時,總會有一串串的名字在大漠中迴蕩。

中國製造的姚明可以說是中國男籃的絕對主力,我們全國人民都以他為榮並且很愛他。可是我們國家並沒有讓姚明只能在中國打球,相反,我們把他送出了祖國,到了遙遠的nba去打球。因為我們愛他我們便不能把他摟得太緊!

姚明,讓他到美國鍛鍊,所以才有了2024年我們中國籃球隊打敗世界冠軍賽黑隊闖入雅典奧運會八強的輝煌。放開姚明,它的美才能在中國在世界上傳遞,他的美才能永存不朽。

“百姓們時時命懸一線,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這是拆彈專家王百姓的真實寫照。

2024年間,一點五萬枚炸彈,王百姓幾乎每天都在與死神鬥爭。有人問他的妻子:“為何讓您的丈夫做這么危險的事?”他的妻子平靜地說道:“因為他是一名警察,更因為我愛他。”

確實是這樣,正因為王百姓的妻子愛往百姓,所以她才放開他的丈夫,讓王百姓去做應當做的事情,而不是把他捆在家中。因為王百姓妻子的放手,才讓王百姓成為中國最美的人,他因此感動了全中國。兩個蘋果預示平平安安,這就是王百姓妻子深愛王百姓的真實寫照。

我們中國人愛瓷器,但是我們並不把他放在中國,而是把他推廣到全世界。放在中國,它的美可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亡,但只要我們放開它,它的美才會擁抱不衰。愛她就別把她摟得太緊。

有些美常常因為人的貪念而被時間悄悄掩埋,有時候常常由於自己的占有欲過強而令許多美因為我們的貪婪而從此消亡。在滾滾歷史洪流中,蒙蒙六朝煙雨中揭示著這樣一個真理:愛她就別把她摟得太緊。

放手吧!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更多更長久的美,你的心靈也會因此得到升華。

2、把愛留下人生才美

有一則材料說:西方某國家一位來到新教區的牧師,發現前任牧師的百株鬱金香種在學校的路中常有學童採摘。於是他便對那些採花的孩子解釋說:“花兒很美,是因它一直留在這裡,然而更多的人也能欣賞到它的美麗,而當你把它摘去,它的生命就不再美麗,它的人生也不再有意義了。”讀罷這則材料,掩卷而思,果真是啟人深思,回味無窮。

因此,我終於明白了,花是如此,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的人生要活得更精彩,更輝煌,更燦爛,更美麗,就得把愛留下,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白朗寧說過:“把愛帶走,我們的地球將變成一座墳墓。”而我們來到這個地球是為了感受陽光和留下愛心的。那就快點伸出我們的雙手吧,把我們愛的陽光灑遍大地。

是誰?那曲愛的樂曲久久縈繞在空中永不散開;叢飛,是那個讓我們看見地球上兩個人(“叢”)相互取暖,相互關愛的叢飛。他從第一眼看到失學兒童到被死神眷故為上一直把自己的時間和愛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他用後台築建課堂,用歌聲點燃夢想,他的歌聲雖然沒有往昔的嘹亮,可他的愛卻感動了整箇中國,贏得了最虔誠的敬意。

是誰?一支絕美的舞蹈讓整箇中國都感動了,是邰麗華。花開是沒有聲音的,但很美麗。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也許是上帝對她的安排,也許是她“愛”的鼓舞。他的默契讓姐妹們的心靈相通,於手臂間勾勒出“愛”鼓舞的力量,讓更多的殘疾人們勇於生存。這樣的人生有“愛”“情”不美嗎?

是誰?那挑著小竹籃行醫于田壟的到底是何人?是李春燕,那個留下“愛”的種子的李春燕,她是苗鄉大山最後的一個赤腳醫生,她用瘦小的肩扛起了十里八鄉的健康,她是遷徒的候鳥,她是苗鄉的月亮。她“愛”的光芒瀉滿了整箇中國,她留下的愛感動了整箇中國,她的人生最美。

人生處世,殊為不易。而面對人生,莫非是直面人情世故。只要把愛的種子種下,那收穫的一定是美麗人生的果實。人生,入則紅塵滾滾,志得意滿;出則清風徐來,神清氣爽。當你真正意義上達到把愛留下的境界以後,你便達到入也自由出也自由的境界,你便成就千古瀟灑。

如此的人生,何不美乎?

3、美麗之花開在教育枝頭上

繁華是美麗的,他們裝點著整個世界,給四處帶來五彩斑斕。但被糟蹋過的鮮花還能成為一種高檔的裝飾品嗎?在人為的因素下,不經過教育,相信很難收穫一片芳香。

教育從這裡開始,美麗的鮮花再次綻放。

我們是從無知的世界來到這個充滿捨棄色彩的世界中。我們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他們讓我們毫無保留地釋放喜悅之情。而過中會摻雜著不正確的方法,有時是小小的錯誤,而有時確實大大的錯誤。所以,我們需要教育,需要一個人指引我們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

教育是本,善良是心。

孔子這位儒家的創始人,他的一言一行影響了我們的後世人。他教導學生,並不會以責罵學生作為準則,而是以善行來教會弟子讀書與做人的道理。讓他的弟子自圓其說,雖過中不符合到一之事,有驕傲自大之為,可孔文子總是用善心教育引導、感化他們。所以,孔文子的弟子也都有所作為,甚至成為名垂千古的名人。這就是美麗之花開在教育枝頭上。

教育是根。

香港首富李嘉誠,是多少商業人士所羨慕的人物,甚至有多少人聯想到做他的子女是一種何等的幸福。然而,熱心於教育的慈善家李嘉誠先生,卻不會溺愛自己的子女,而是教育他們要自力更生,開創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因為世界上是沒有不靠成功而達到目標的人。所以因為李嘉誠的堅持,他的兒女們都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而他自己,也因為沒有太多顧慮,事業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著名音樂家李斯特,也是以善教成就了許多人。當年有位女鋼琴手,在迫於生計冒充她的名詩李斯特的學生舉辦音樂會。而李斯特非但沒有責罵她,而是當場指導她的不足之處,並幫她作出了修改,最後還讓她放心地演出。這不僅化了小女孩的尷尬,而且成就了他的夢。詩李斯特的教育,讓音樂界由開出了一朵美麗的鮮花。

每一人對待同一樣事物都會持有不同的態度,就像牧園中的花,不教育他人去保護它們,那他們永遠不會給別人帶來芳香。只有善於教育的人,那花才會越發開得燦爛。

美麗之花開在教育枝頭上,還容質疑他們是否美麗嗎?

4、不獨占,分享美,擁有恆

春花秋月,斜陽草樹,琳琅的古董,吹笛的老人。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圖畫!愛花種樹的人沒有把花草樹植在自家圍牆裡,而是讓大家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收藏家們沒有把古董收藏在保險柜里,而是讓大家一起欣賞;老人們不會在緊閉的房間裡吹笛,因為他們的感情和快樂需要分享。世界上有太多美麗的事物讓我們喜愛。但是美麗需要分享,愛,不是占有。

只有分享美,分享愛,才能永遠擁有愛和美。

分享美和愛,獲得永恆。文特森·梵谷為那陽光下怒放的向日葵而感動,他決定記錄這永恆的美。但是他並沒有把向日葵全都據為己有,而是在心中仔細領會向日葵的神韻,再將它們展示在畫布上,那著名的《向日葵》顯示出非凡的活力,是梵谷心靈的寫照,他因此獲得永恆。莫扎特,這位天才音樂家,有感於一首法國民歌,創作出了《小星星變奏曲》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普契尼,聽過中國民歌《茉莉花》之後毫不猶豫地將這首優美歌曲錄入自己的歌劇《圖蘭朵》中,使其傳遍。法國人和中國人並沒有向們——一個奧地利人和一個義大利人索要著作權費。美麗的歌曲由於分享而更美麗,他們得到永恆。

獨自占有,失去美與永恆。有一個婦人,她有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每逢花開時節,總有許多年輕人來觀賞,經常踩壞花園小徑和留下垃圾。那位婦人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就在門外寫著:“園裡有毒蛇和毒蟲,外人進入受傷後果自負!”後來,院裡果然沒有人再來,多年之後,這座美麗的花園真的變成毒蛇橫行,雜草荒蕪。婦人也只好後悔地感嘆了。沒有分享,美麗難以成為永恆。

世界因為分享美麗而精彩和繽紛,我們也從分享的過程中獲得得了快樂和屬於自己的感動。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座花園,我們不可能獨自栽遍各種鮮花。唯有分享,不獨自占有,我們才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事物。將自己的心愛之物讓大家分享,使大家得到美的感動,這才是人生升華的一個境界。

分享美,才能擁有恆,不獨自占有,才能有個更加繽紛的世界。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①為讓8億農民同樣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免徵了農業稅、特產稅,全國80%的農村推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民生活低保制也在部分地區進行試點。

②改進和完善普通高校招生計畫安排模式。2024年在2024年的基礎上再增加上萬人的生源計畫投放到升學壓力較大的安徽、河南、甘肅等8省。

③安徽銅陵市通過扶持弱校,推行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247所學校的校容校貌、教學設施、教育質量等基本處於同一水平,已經成為一個無需擇校的城市。

④為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上好學,中央財政支持義務教育的支出將由上年18億元增加到95億元,明年將安排200億元。

⑤農村兒童今春免費上學,中央106億元經費預撥到位。新華網北京(2024年)2月27日電(記者呂諾)全國中國小開學在即,為確保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兒童免費上學,春季學期中央財政應承擔的免除學雜費、補助學校公用經費的資金92億元,為貧困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的資金14億元,日前已經預撥到各地。

⑥政府要特別關心和幫助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房制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一、讀材料,抓中心。

材料作文審題的依據是材料,因此對所給材料必須認真研讀,準確把握材料的內涵、中心。

肇慶二摸作文題是多則材料的新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屬於正面列舉型。分析這類材料,應找到所列的人、事、物的共同點,據此確定中心。據此,肇慶二摸作文可以這樣來讀材料:

1、概括材料:(六則材料列舉了什麼事或什麼現象?)

分析:

主要人物———(中央或地方)政府

中心事件———採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動。

(①建設新農村,②③④⑤促進教育公平,⑥關愛弱勢群體。)

所以,六則材料列舉了這樣的事或現象:

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動。

2、這些措施和行動針對誰?

最廣大人民(農民、學生、弱勢群體)

3、政府為什麼這么做?這樣做有什麼意義(或影響或價值……)?

(為什麼):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材料中涵義)

(意義):促進社會和諧,促進社會公平。(材料外)

故六則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為:

政府採取措施和行動,讓最廣大人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

二、找角度,定立意

對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可以儘量多找,但並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事實上,在應考作文中,有的考生從材料的非中心意義、非主要角度、非主要方面來立意,閱卷者出於某種考慮,也只好無可奈何地加以承認;但從應考的實際來講,還是扣緊材料的中心意義或者選擇最能顯示材料中心意義的角度來立意為好,這也正是命題者所希望的。

肇慶二摸作文題是給出多則材料的新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屬於正面列舉型。在立意時,應儘可能地整體把握材料、根據多則材料的中心來立意,切忌抓住某一個次要方面或片言隻語,斷章取義,立意成文。

上文已概括了六則材料的中心:

政府採取措施和行動,讓最廣大人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

下面,我們就可以依據六則材料的中心,再結合六則材料中的人、事、物,多角度的尋找立意。以下立意,可供參考:

1、農民角度:

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扶助農村地區的發展),讓八億農民同樣享受到社會發展成果。

b讓八億農民同樣享受到社會發展成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c讓八億農民同樣享受到社會發展成果,體現社會公平原則。

可以記敘建設新農村的具體事件。既可以寫政府行為,也可以從某一個(幾個)人對建設新農村的生活體驗這一角度來寫。

2、學生角度:

①扶持弱校,推行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

②a讓城鄉學生共享良好教育,體現教育公平原則。

b讓城鄉學生共享良好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c讓城鄉學生共享良好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③讓農村兒童免費上學,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

(萬紫千紅才是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可以記敘身邊的事情:政府在教育上的舉措,或民眾(含學生)對教育公平的現實體驗。記敘完一事,必須或議論或抒情,表達中心或引出觀點。

3、弱勢群體:

①a讓弱勢群體同樣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b讓弱勢群體同樣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體現社會公平原則。

②a關愛弱勢群體,共享發展成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是和諧社會的要求。)

b關愛弱勢群體,促進社會和諧。

可以敘述政府在弱勢群體問題上的具體作為,也可以敘述(弱勢群體中)某人對政府關愛的生活體驗。事件一定要具體一點。文體可以是記敘文,也可以是議論文,等。

4、政府角度:

a讓最廣大人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是各級政府“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集中體現。

b讓最廣大人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

c讓最廣大人民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是政府實踐“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的體現。

……

具體寫政府的行為。作為中學生,因為不熟悉政府運作,不好寫。建議不從這個角度來立意寫作。

三、聯實際

高考作文有“聯繫實際”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聯繫社會現實展開論述,解決實際問題。其目的是增強文章的針對性,避免無的放矢,空發議論。

在這方面,也要運用發散性思維方式展開聯想,找到與立意角度有對應關係的事物。

肇慶二摸可以這樣聯繫實際來選材:

根據立意,儘可能多地聯想現實生活中一切關於“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事物。可以從政府方面來寫,也可以從最廣大人民方面來寫。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度。待人處世要不要講究“度”?有人說,講究“度”是中庸、是圓滑,有人說,講究“度”是智慧、是藝術;有人說,講究“度”會影響效率,有人說,講究“度’可促進和諧……

請以“度”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文體自選,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1.豐碑與罵名僅一步之遙

古之成大事,為歷史所銘記讚頌者,雖不計其數,但與那些遺臭萬年和碌碌無為者相比如黑夜明星和恆河沙數之比。造就成功的,雄心壯志和敢做敢為的品質實不可少。然而,許多遺臭萬年的“臭蟲”卻又不乏雄心壯志和敢做敢為的性格,為何兩者卻南轅北轍?我以為,許多情況下,造成兩者不同結局的原因為一個字:度,即做事時有沒有自己的原則,有沒有自己的底線,在沒有越出底線的前提下施展拳腳,成就事業。

奉系軍閥頭子張作霖,他出身綠林,在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之際,擁兵而起,割據東北,從一個強盜搖身一變成為東北的“土皇帝”。他文化素質極低,大字都不懂幾個。他不講禮貌,經常對身邊的人講粗話。他個人意識極強,身邊的人倘與他意見不合,他大多時候會暴跳如雷。然而,就是這么一個人,我們中國人怎樣看他呢?說他是一個極富民族大義的愛國人士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我們都知道,當日本關東軍企圖占據東北,用利益與死亡來引誘和威脅他時,他只拋給日本人一句話:老子一寸中國的土地也不讓你日本狗!結果,皇姑屯一聲巨響,張作霖粉身碎骨,卻把清白留在了人間。

張作霖談不上品質多么高尚的人,但他做事有一個“度”,那就是愛國精神,他守住了這條底線,歷史也不會忘了他。

有趣的是,正如“有其父必有其子”之說,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的故事與他父親相似。張學良為當時的人稱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他好賭好色,嗜酒吸毒,每天就要靠二十針劑來維持。在張作霖遇難後,他主管東北軍務,卻被日本把東北割得四分五裂。就是這么一個人,在中國小歷史教材中,依然給與他極高的評價。原因很簡單,當國難臨頭時,他果斷地發動了“西安事變”,促使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現在,沒有人會去指責張學良什麼,因為他本人的做事也有一個“度”,那就是民族大義。

相反地,在歷史上和現實中,總有許多人雖能力超人卻胡作非為,他們沒有為自己的待人處世也設一個度,憑著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結果只能留下千古罵名。張作霖父子的故事應該讓這些人醒悟了!

豐碑與罵名,有時取決於一個字:度。

(本文含空格970字,得分:16+16+15=47)

2.兩種悲劇

曹雪芹先生“增刪十次,披閱十載”(註:引文內容應為“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留給我們一個紅樓幻夢,而我在大觀園裡遊蕩、徘徊,空發出感嘆,不為“寶釵合婚,黛玉歸魂”的悲劇結局,不為金陵十二釵的悲慘下場,只為兩個小人物的兩種結局。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皆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在大觀園形形色色諸多人物中,晴雯雖著墨不多,出現時間不長,但她恐怕是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作為寶玉房內四大丫環之一,她鋒芒畢露,不僅因為她非同一般的美貌,更是她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小丫環偷東西,就連平兒這個不在寶玉房內的人也懂得息事寧人,照顧大家顏面,偏偏妥善處理後,尚處重病中的晴雯一得知,也不管任何人(包括寶玉)的勸阻,堅持揭露並把小丫環趕走。有人說她刻薄,說她倚大欺小,但其實她只是恨鐵不成鋼啊!處在卑賤的地位,她卻嫉惡如仇,她希望她的姐妹們能夠潔身自好,不要落人話柄。她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採取如此極端偏激的方式,讓自己病上加病,又平添園中多少雙敵意的眼睛。

最後在大觀園的檢查中,不就有人在王夫人耳邊多說幾句,“就看不慣她那盪樣”,“穿紅抹綠,這是給誰看啊!”王夫人是以晴雯太過美麗、舉止不端的罪名將她趕出園,但若不是她平時待人處世太過偏激,太過直接,不顧別人顏面對做法,又怎會招致最終落得個虛名悲慘死去的結局?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同為寶玉房內四大丫環之一的襲人,與晴雯卻是另一個極端。襲人做事舉止得當,待人處事總是謙恭有度,無論對賈母,對寶玉,對園內眾位小姐,甚至對下面的小丫環,她總是處處為別人考慮,因此就連王夫人也對她另眼相看,放心讓她伺候寶玉。在那次大觀園的抄檢中,也正是她的良好的人際關係讓她免遭。

只是,她謙卑太過以致沒有自己的原則。寶玉出家後,她下定決心終身守節,卻因沒有名分而不能得償如願。她決意殉死,念及賈府的恩情,她不想給賈府添亂;到哥哥家中,想到哥哥對自己的好,不忍添愁;等到嫁人後,又因在新婚之夜新郎對自己的好不忍讓他人財兩空。最後就這樣過完一生。我不知她是否會幸福,是否會想起自己當日的誓言而痛心不已。

悲晴雯,待人太過尖銳以致喪命;嘆襲人,待人太過圓滑以致失去自我。她們都沒有把握好一個“度”,以讓自己安然無事又能保持自我。這是兩種不同的悲劇,其根源卻是一樣,讓人嘆惋,讓人深思。

(全文含空格1100字,得分18+17+1651分)

3.限度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度。哲學家言:“無論黃昏時樹影有多長,他總是和數根連在一起。”樹影不敢妄為,因為它懂得萬物皆有度,離開了度,它就等於離開了樹根,就失去了生命力。“度”是智慧,是藝術。因此待人處世要講究“度”。

鴻門宴上,刀光劍影,劍拔弩張。項莊狂妄自大,鋒芒畢露;劉邦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烏江邊,項羽含恨自刎,仰天長嘆;劉邦叱吒風雲,一錘定音。透過我們理性的思考,我們明白:相遇的狂妄無度注定了他“時不利兮騅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慘結局。劉邦有節有度成就了他“大風起兮雲飛揚,為加海內兮歸故鄉”的輝煌。只因他利用度成就自我,度是智慧的。

在詩人們“擁抱了黃山的夕陽,挽住了泰山的餘輝,卻聽不到高山族料聯的歌聲”的感慨中,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這一天才的構想。他看到台灣問題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又聽到海峽兩岸任命統一的心聲,於是他堅持“度”,不對國民黨部步進逼,而是留下餘地。他是智慧的。然而,xx分子瘋狂叫囂獨立,是否有負鄧小平的苦心,是否有愧於“度”。海峽兩岸頻頻往來堅冰已破,國共兩黨連連會晤統一將成。我們相信我們的心愿會實現,因為我們堅持“度”這一智慧的化身……

牛頓這一頂尖級科學家打開了近代科學之門。於是人才輩出、經典如雲。雖然他知道“牛頓三大定律”的提出將會改變整個科學界的面貌,但他仍發出“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感嘆。因為他深知:前人的認識有限度,自己的認識雖比前人多一點,但也是有限度的,無限度的未來等待著後人去開創、發掘……

我們總是狂妄地說:“海天盡頭天是岸,山高絕頂我為峰”。然而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度。於是我認為:繞太陽運行的地球是圓的,軌跡也是圓的,人生也是這么不斷的周而復始,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地走著我們人生這個無限度的圓,為完這個天地萬物運動規律的無限度的大圓而努力。

萬物有限度,人生有限度。讓我們把握好“度”這個智慧而又充滿藝術的尺,量出充滿智慧和藝術的人生吧!

4.心中的尺子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子,用來丈量一切。只是,每個人心中的尺子,長度都不相同。――題記

我一直認為,尺子是發明家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我們用尺子測量建築物的高度,我們用尺子測量大海的寬度,我們也用尺子測量人的心胸。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子。

孔子的心裡,有一把等級森嚴的尺子。他一直認為,“禮”是人與人交往的尺度。萬事萬物都要遵循“禮”。有諸侯問他如何做到尊卑有序時,他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假如沒有這些等級區別,人們就會越禮。超出了“禮”度,社會就會混亂。

達·文西的心中也有一把人性美的尺子。他認為人的本性是真的、善的、美的。他在創作時,總是儘量準確地表現人性善的一面。即使是罪大惡極的猶大,他也不一棍子打死。《最後的晚餐》中,猶大抓錢袋的手是痙攣的。達·文西將心中人性美的尺子儘量加長,去丈量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每個人都用尺子來丈量。法官們用它衡量犯人罪行的輕重;歷史學家用他品評人物的功過;記者用它測度新聞的真實與否。

只是,每個人心中的尺子,長度都不相同。因此,我們對人、事的看法也就有了差異。

我一直很喜歡“將軍頭上能騎馬,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我也一直在想,是怎樣的度數才能讓將軍和宰相的尺子變得如此之長?怕是心中對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信仰吧。他們相信,只要把尺子的度數放大放大再放大,就可以丈量人心中最真的那一部分。

世間多坎坷,人生多歧路。我知道,我們總會遇到不公平。我們能怎樣呢?斤斤計較未必就是你想要的。將心中的尺子放大再放大,就可以將寬容丈量得更多更多。其實,人與人之間需要的僅僅是一點寬容,一絲諒解。

心中的尺子,願丈量的一切最真最善也最美。

5.審度自己,擦亮自己的藍天

是一片綠葉,我當欣欣以向榮。

是一株幽草,我當萋萋而搖綠。

――題記

假如你是一汪清泉,則不必渴求洶湧澎湃的大海,你只要持續地醞釀可口的甘甜;假如你是一株小草,則不必仰慕遮風擋雨的大樹,你只要牢記“春風吹又生”的使命;假如你是一片枯葉,你不必艷羨嬌美的牡丹,你只要遵循“墜落意味著重生”的古訓。

準確測度自己,定位自己,方能找到自己的人生。超過自己的能力限度,只會如彈簧超載後一樣失去韌性。

或許你不能像馬丁·路德金一樣,在人前高聲宣揚“我有一個夢想”;或許你不能如牛虻一般,在酷刑前毫不畏懼,高喊“他們殺我,是因為怕我”;又或許你無法同夏明翰一樣,面對敵人高呼“殺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但是,你可以像雷鋒一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也可以像巴金所說的一樣化作一根火柴,給人間添一點溫暖。只要你把握好自己,準確衡量自己的能力,你同樣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業。

或許你不是萬人景仰的喬丹,或許你不是實用至上的鄧肯,或許你不是讓人愛恨交加的科比;又或許你沒有姚明的高,沒有奧尼爾的壯,你就打不了籃球了嗎?不!1.83米的艾弗森告訴你,弱小的身體也可以是最犀利的武器。他憑藉嫻熟的運球能力,高超的過人技術,在nba這個世界頂級籃球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只要你明白自己的高度,你就能在這個高度的舞台上展現精彩的人生。

是石頭,就讓人把你鋪成路;是鋼鐵,就讓人把你軋成車;是煤炭,就燃放刺目的光亮;是金子,就展現奪目的光芒。

是一片秋葉,就點綴大地;是一朵臘梅,就凌寒自開;是一眼井,就流出清泉;是一條河,就奔騰咆哮。

準確深度自己,才能擦亮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廣州二模作文題目

考題:“生活需要有各種各樣的投資。《青年生活》雜誌開設了一個‘話說投資’欄目,旨在引導青年朋友健康生活。請你為這個欄目寫一篇800字以上文章,題目自擬,問題不限。”

(一)對“投資”的理解

狹義的投資是指將金錢或資產投放於一工具上,期望能夠達到財富增值的效果的行為;廣義的投資是指“為……付出”。

“投資”的範圍很廣,內容很寬泛,可以寫投資股票、房產、金錢等實實在在的金融領域,也可以寫投資健康、情感、智力等精神領域。

(二)投資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比如父母送子女到學校讀書,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為了子女將來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更大的成就;每個人積極鍛鍊身體,擁有健康的體魄,這樣才能更好地享受美好人生;學生們努力學習,養成高尚的品德,磨練意志經受各種各樣的考驗,這是為日後奠定紮實的基礎,為成功準備必要的條件……

(三)投資會有結果,成功與否均可。關鍵是談出自己的獨到的體驗,並能引導青年朋友健康生活。

以上均可屬於“切合題意(21-25分)”

在列舉事例時,未能緊扣題意,歸於“符合題意(16-20分)

不提及“投資”,全文只論述“付出才有收穫”屬於暗合類的,可歸入“基本符合題意(11-15分)”

完全脫離“投資”或宿構、抄襲的文章歸於“偏離題意(10分以下)”

二、內容項評分側重切合題意和內容充實,每個等級可再分三等評分:

判內容一等的,可分上25、24分,中23分,下22、21分;

判內容二等的,可分上20、19分,中18分,下17、16分;

判內容三等的,可分上15、14分,中13分,下12、11分;

判四等的酌情處理。

範文:

“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經濟學中關於投資的一條重要原則。由於在經濟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每種投資方式都有利弊,人們就將資金分散投資在不同的領域內,以獲得最大效益。但是,我說,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投資。股票、房地產……投資,需要資本,需要知識,需要精力,最需要的,是眼光。有眼光的人,能在股市低迷時買進那幾隻股票,在“牛市”時賺上一筆。實際上,人生也是一種投資,生命,也就是時間,是資本。我們將時間花在學習、工作、玩耍等方面,就是一種投資。人生的投資,同樣需要知識、精力、眼光。然而,與經濟投資不同的是,人生的投資,需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經濟的分散投資目的在於獲得組合的最大利益,人生的投資則不然。人生的投資需要我們將時間、精力放在一個目標上,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去達成這個目標。人生的投資,不同於經濟投資中抓住機遇就行,要獲得人生投資的收益,我們要不斷積累、不斷努力,在機遇來臨的那一刻實現質的飛躍。因此,我說,人生的投資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因為人生的光陰有限,只有專注某一些領域,我們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陳景潤十幾年的演算,為他摘取了享譽世界的明珠,那是因為他將雞蛋都放在一個“數學”的籃子裡;李時珍幾十年的上山尋藥,為他奪得了中國古代醫藥研究的成就,那是因為他將雞蛋都放在一個“草藥”的籃子。人的時間、精力的確有限,只有專注某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才能獲得成功。

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因為在某一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比在各個領域都有淺薄的研究更能獲得成功。社會上要求我們成“十”字型人才,就是需要我們在某一方面能深入,成為專才。當然,不可否認知識廣博的重要性,但是,知識廣博必須以有某一科知識是深入研究、領會為前提。

各位為人生投資的朋友,請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簡評:議論類的一等文。本文提出了“人生應該把精力集中投放到某一方面才能獲得成功”這一深刻的觀點,與常人的觀點迥然不同。文章能緊扣中心論點從具體的經濟投資說到人生投資,論述深刻,內容判為24分。條理清晰,語言準確、樸實,表達判為23分。見解新穎,能深入本質,給人深刻的啟發,發展等級分為滿分10分,全文得分為57分。

父母投資教育,為了讓子女茁狀(壯)成長;老年人投資保險,為了能安享晚年;生意人投資股票,為賺大錢;國家投資三峽,為使國家興旺發達。我們尋找每一個機會進行投資,只為了日後能贏取更多。

年青人,有著強壯的體魄,昂仰(揚)的激情,美好的時光,是最富有的投資者。而知識就是定期儲蓄,風險小,有投入有回報,利息不少且能長時間享有。投資知識,是年青人的最好選擇。

朱買臣是個執著的投資者。即使家貧,也不吝嗇那辛苦賣柴的一文錢用於買書、買筆墨。妻子嫌棄他貧賤,沒有多少錢用於生活,離開了他。可見其短視而無大志,要知道生活的窘困不會使不屈者降服,但知識的缺乏卻會讓人一輩子貧苦。朱買臣縮衣節食,日夜不息,見棄於妻,看似愚,實則精明,他將精力與金錢投資在充實自己,終成大器,位居宰相。當我們還年青,當我們還有展翅的壯志時,為生活投資,讓源源不斷的知識充實自己的人生。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毛澤東在青年時,就不斷為知識而投資,終為日後功業奠下根基,他愛好詞賦,故在學堂之時不斷向先生請教,修改,課後自己琢磨,成為中國近代最後一位優秀的詞人。他曾跟戰士們談起過“囊螢映雪”的故事,激烈(勵)小紅軍在戰後一定要立刻投入學習,“有身子,更要有腦子”。新文化運動期間,青年毛澤東如海綿般吸引知識,學習先進文化,到老年仍不落下每日讀書看報的習慣。對於生活,知識的投資是一生不能間斷的。毛澤東用一生對知識的孜孜追求,向我們展示了知識投資的重要。

最近在鳳凰台看到丘成桐的專訪,在主持人進入前,丘成桐正安靜地讀著科學雜誌。畫面觸動了我。已是蒼顏白髮的老者,卻對知識有著無限的渴求,這是當今很多年青人也辦不到的,聽說丘老從小被喊作書呆子,說話最多的時候就是提問時。即使潛心研究數學,也不忘涉獵百家經典,博覽四海精品,他喜歡培根的一句話:“知識是力量。”故他從不懈怠,為生活投入知識,使自己的人生富有。是知識投資讓人無悔無怨,一生投入,一生結果。

朱買臣的青年,毛澤東的壯年,丘成桐的老年,都不斷以知識為人生加碼。年輕如我們,也許會進行娛樂投資、健康投資、生活必需品投資,但更重要為知識投資。(24+23+9—2=54分)

簡評:本文是議論文一類文。文章從“知識投資”的角度切入,切合題意。通過列舉朱買臣、毛澤東、丘成桐三個典型事例,從古到今,分別從人的青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如何投資知識進行論述,內容充實。內容判24分。結構完整,思路清晰,語言簡練流暢,善用複句和比喻和引用,富有表現力,書寫工整。表達23分。文章材料豐富。發展等級9分。錯字三個,扣2分。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快速的發展,人們對投資也越來越熟悉了。股票,基金,外匯,黃金,債券……人們比以前關注這些,許多人還投資這些,希望能賺點錢。

對於“投資”這兩個字的理解,許多人都局限在金錢這方面,我不否認投資與錢有關,但是投資並不只是與錢有關。

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量我們去投資。

投資健康。或許你會問,健康也需要投資?是的,我們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你健康時,你可以做許多你想做的事,不必擔心這,擔心那。健康並不是吃好,穿好,就可以得到。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還要有良好的體質。有些人忙著賺錢,不去鍛鍊身體,年老後得了大病,花費許多錢。懂得投資健康的人,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省去了治病的錢。懂得投資健康的人,無形中獲益,而且獲益不是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有時獲益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甚至更多。投資健康是明智的。

投資教育。教育是需要投資的,每個國家都會將財政的一部分投給教育。國家重視教育,家庭也應該重視教育,不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教育是多方面的,不單單是在學校里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在藝術方面,學學鋼琴、舞蹈都是十分有益的。這些都是要花錢去投資的,而且這些並不是一兩天就能看到進步的,有些人容易輕易放棄。鋼琴有利於開發右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左腦比右腦發達,但差距太大會有影響,但學習鋼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一個相當長的量的積累過程才能達到質變。舞蹈對於人的氣質有好處。這些東西要學,並不是說說就會,投資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與健康類似,你好像花了許多錢和時間,看不到回報。事實上,你的內在修養,氣質等等已經很不同,這些是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

投資在金錢上可能會讓你賺很多錢,但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你自己身上。錢財乃身外之物,容易失去,而投資你自己,讓自己有健康的身體,高雅的氣質,內在的修養,這是無價之寶。投資你自己,收益往往比你想得多很多。(總分:20+18+7=45分)

簡評:本文是議論文二類文。文章由經濟上的投資引出人生的投資,重點闡述了投資健康的重要性和投資教育的具體做法及重要性,審題能夠扣住“投資”,內容也比較具體。但是文章選材很一般且缺乏深層的挖掘。內容等級20分。表達上思路較清晰,結構完整,語言比較流暢,但論述語言比較簡單,缺乏力度,不夠生動。表達等級18分。基本能揭示事物的因果關係,觀點能給人一些啟發。發展等級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