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寫作的開頭結尾

材料作文具有靈活性,豐富性,與時俱進性,以及極高的抗拒“猜題”性的優勢。那么材料作文的開頭和結尾應該怎么寫呢?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寫作開頭結尾,供大家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材料作文開頭結尾

1、開頭

“新材料作文”的開頭方式可以說有不止一種,但對於考場作文而言,最便宜就是寫議論文,而議論文的開頭最好的方法莫過於開門見山了,而開門見山最直接的作法就是構造“引材——評材——觀點”式開頭模式。字數要控制在50----150字之間。

“引材”環節:

開頭要簡單引用材料,這樣能更好地防止一動筆寫就出現偏題、離題現象,同時能給閱卷老師一個信息——我的作文是圍繞材料來寫的。

引用材料就是在審題後,根據中心論點的需要,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材料,一定要體現出“短、平、快、精、準、狠”的特點。其中概括重在一個“巧妙”上:概括的字數上要巧,最多不超過80字;概括的內容上要巧,注意做到如下的幾個基本點:

簡潔——拖泥帶水會引起反感(老師對材料很熟),可用摘引關鍵句或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介紹的方法。注意:只陳述,不議論。

有度——緊扣題目,有所選擇,思路清晰,結構完整;

融合——靈活引述材料,使與文章間如鹽入水。

“評材”環節:

引用材料後要分析材料。材料一般會有多個立意、寫作的角度,我們要圍繞自己將會得出的觀點對材料進行定向分析,使材料和觀點之間更好地過渡、銜接。這樣能進一步防止出現偏題、離題現象,也能再給閱卷老師一個信息——我的觀點是分析材料後得出的,不是簡單的套作。

在“引材”之後,要有對材料的精練點評,作為過渡到中心觀點上的橋樑。這樣才會使觀點的得出不會很突兀,讓讀者感到由材料到中心觀點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中心觀點”環節:

引用、分析材料後要明確提出(得出)自己的觀點,做到觀點明確、突出、集中。

論點的基本要求:

扣材——所確立的論點必須是根據材料生髮出來的;

準確——論點應從材料的中心確立意義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來,不要從材料的非中心意義 、次要角度、次要方面來確立論點;要找準立意角度與社會現實的對應點

穩妥——論點要符合馬列主我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及社會的道德準則及情理;

鮮明——語言表達要清晰而簡潔,儘量不使用抒情性及描述性語言。

2、第二段

在第二段中再次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確保觀點明確、突出、集中。

注意儘量不要原文照搬第一段中引用、分析材料後要明確提出(得出)自己的觀點的話,以免給人一種第二段只是簡單重複第一段結尾的感覺。(第二段約50字)

3、結尾

在作文的結尾部分,要注意再次帶一帶、點一點材料和自己的觀點。這樣能使文章首尾呼應、結構完整,同時能再在文章的結尾給閱卷老師一個信息——我的作文始終是圍繞材料來寫的。(結尾段不超過100字)

材料作文有關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寫好開頭。萬事開頭難。作文也一樣。但是,好的開頭能夠先聲奪人,造成“第一印象效應”,使人產生“這篇作文出手不凡”的印象。好開頭的標 準是什麼,古人講“鳳頭”,就是強調開頭要言簡意賅,入題快,不拖泥帶水。表達上可以敘述、設問。以下三篇作文的開頭較好,可以借鑑。

〖例文1〗要有普羅米修斯的精神

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見人間黑暗,就違反天規,盜天火給人類,人類獲得了光明,他自已卻被轉輾於鷹喙之下。讀了這則故事,我不禁為普羅米修斯的精神所感動。

普羅米修斯的精神是什麼?

是獻身精神,是犧牲自我、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

你看,他同情人類的痛苦,不顧宙斯的淫威,毅然盜取火種;他被縛高山,慘遭鷹喙,卻矢志不渝,甘心受苦,只要人類幸福。這就是他的精神。

……

〔簡評〕這篇作文開頭用了三段:第一段敘述故事,第二段扣題設問,第三段答問並提出論點。層層推進,引出觀點。第四段分析材料,說明觀點從所給材料來。段落短小清楚,語言簡明生動,讀來明快有力。

〖例文2〗 “苦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

有這樣一個古希臘神話:天上有個叫普羅米修斯的神,見到人們在黑暗中生活得非常艱難,就違反天規,把天火盜給人類,他自己卻遭受著宙斯的殘酷折

材料作文的寫作技巧

1.把握材料寓義 尋找一個恰當的角度提取出一個話題,自擬題目寫作: 獨木不成林/只有千樹萬樹緊相依,才有那陣陣松濤/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萬朵壓枝低,才有那滿園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點萬點長聚首。才有那萬頃碧波。//親愛的同學,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

說明:一則材料往往是多義的,要尋找最符合命題意圖、最能體現材料指向的意義。該材料是一首詩,理解詩的主旨才能確立寫作的主題。這首詩的主旨體現在最後兩句:“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根據材料中的這個關鍵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諧相處才有美好生活”、“團結就是勝利”、“集體就是力量”等寫作話題。

2.選擇恰當角度: 猶太人經常鼓勵自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后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乾脆讓它長大,用來當豆苗賣;而豆苗賣不出去,則可以移植到花盆裡.當做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裡,讓它長大,幾個月後.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 請認真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寫作。 這則材料的意思是: 當你遭遇挫折時,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及時調整心態、改變自己,機會遲早會眷顧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並不是“猶太人”。而有些考生則認為這則材料反映的是“猶太人做生意精明”,結果從這個角度人手.作文嚴重脫離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題旨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角度進行寫作,是這類材料作文寫作成功的保證.

3、發散思維打開思路: 五歲的晶晶在院子裡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兩天后,媽媽發現晶晶的左手舉不起來了,原來女兒的鎖骨受傷。媽媽又急又疼,可晶晶卻有了意外的收穫:“媽媽我現在知道哪邊是左邊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邊!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經歷,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或見聞?是否獲得某些感悟和認識?請你拿起筆,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五歲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卻從此獲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領。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寬廣空間。考生既可沿著題目中的提示打開思路,選擇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著收穫。立意二:事物總是辯證的,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立意三: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還可依據自己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經歷等的情況,發揮自身的優勢,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親身體驗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給自己的幫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時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難往往帶來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