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語文迷網整理的關於國小中學校長的先進事跡材料範文,供大家參考。
篇1:國小優秀校長先進事跡材料
這個柔弱的女子撐起了一方教育的重任。
宋芳蓉,女,中共黨員,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坪希望國小校長。1973年8月生,土家族,原名肖天嬌,大學本科學歷。她15歲起走上國小講台,已有17年教齡。
從海拔1800米處的黃梁坪,沿著“上山碰鼻子,下山兜屁股”的崎嶇山路,上核桃埡,再下谷底,便到了只有十幾戶人家的頂坪土家族生產居民點。宋芳蓉17年艱辛為師路的第一步,就是從這裡的一個土家吊腳樓里邁出的。
1988年,剛剛國中畢業的宋芳蓉考取了鄉里的代課老師,被分配到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後河鄉頂坪單人教學點任教。由於這裡教學條件艱苦,生活環境寂寞,老師來了又走。看到這樣的情景,本來,宋芳蓉也打了退堂鼓,準備第二天就“打道回府”。可孩子們渴望的目光,使她轉身又走回了吊腳樓。
在頂坪吊腳樓的6年時光,是宋芳蓉最刻骨銘心的。吃的、用的都要下山去背,100多里的山路,背一趟至少得用上半個月;用水要到3里外的“天坑”去挑,“天坑”又陡又滑,隨時都有掉下去的危險。為了她和孩子都能夠喝上水,宋芳蓉每天往返“天坑”6趟,把兩缸水打滿。
國小校長先進事跡材料5篇匯集國小校長先進事跡材料5篇匯集
單人教學點裡,只有她1個老師。來上學的十幾個孩子,最大的13歲,最小的才4歲半,從學前班到四年級5個班級,宋芳蓉既當老師,又當炊事員、保育員。雖然只有她1個老師,但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美術、自然、思想品德,每科都不能少,而且需要準備4個年級的課。宋芳蓉想了個好辦法:讓不同年級的孩子背靠背坐著,一批一批地上課,她就一門一門地教,在講台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
在教學中,她經常遇到難點,為了弄懂弄通,她一趟趟不辭辛苦地去離村30多公里以外的村中心國小向有經驗的老師討教。在她的努力下,學生各科成績均在後河鄉同年級中名列前茅。頂坪單人教學點後來擔負起緊鄰的栗子坪、黃梁坪的教學任務,學校更名為三坪國小。宋芳蓉被任命為校長。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是省級貧困縣,山裡的孩子常常交不起學費,買不起課本。為了資助這些孩子,宋芳蓉開荒種地,寒暑假進城打工,掃過馬路,洗過盤子,還賣過茶葉、蔬菜、福利彩票等。
由於長期在條件惡劣的高寒山區工作,宋芳蓉得了嚴重的風濕病、關節炎、胃病和喉部息肉,多次摔倒在講台上、山道上。但是,宋芳蓉承受了一切,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每個山里孩子都能上學,大山里能走出幾個大學生。
宋芳蓉的堅持,不僅改變了大山里孩子的命運,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1996年,宋芳蓉榮獲第七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7年獲得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1998年元月,獲得世界消除貧困獎,同年3月,獲得全國少數民族團結進步獎,並當選為第十四屆、第xx屆團中央委員。
篇2:中學優秀校長先進事跡材料
20xx至20xx年,屯昌教育界屢傳出佳音:屯昌中學高考連年不斷攀升,20xx年高考創下理科最高分823分,文科最高分747分的最佳紀錄;高考本科入圍率連年攀升,20xx年二本以上人數較20xx年增加68人,創下二本以上人數增加最高紀錄;20xx、20xx年中考連續兩年綜合排名位列全省前三的好成績。屯昌中學的聲譽與日俱增,得到海南省教育廳的通報表彰,《海南日報》、《海南教育》、《海南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全面報導了屯中的實績,如今的屯中已成為莘莘學子心馳神往的求學殿堂。是什麼原因使過去在感情、事業和待遇三方面均不能“留人”,失望情緒瀰漫的“弱校”,成了全縣人民滿意的一所高質量的重點中學?
在地處僻遠的五指山北麓的屯昌,沒有哪一個人不為屯昌中學近二年取得的成就點頭稱道,這倒不是僅因為這所學校與共和國同齡和學校的校容校貌發生變化,也不僅是因為近二年的教育教學成績再次創造出屯昌教育的輝煌,而真正使它聞名的卻是,學校有一位出色的領頭雁帶領著全校師生,奮力搏擊在教改前沿,使學校由一個因“高考嚴重失利,民眾怨言連天,師生大量流失”的教學低質量的“弱校”,一躍而成為海南省市縣重點中學的一面旗幟。這隻領頭雁就是屯昌中學省級優秀教師、連續七年被評為縣優秀(十佳)校長的陳守川同志。
陳校長1983年畢業於海南師範學院,參加工作已有28個春秋,現任屯昌縣屯昌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系省人大代表,屯昌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屯昌縣委候補委員。大學剛畢業,分配到教育局工作,從事教育科研工作19年,20xx年調到屯昌中學擔任副校長職務,20xx年調到屯昌縣紅旗中學擔任校長。28年的工作經歷,歷練了一個思維縝密、作風踏實,嚴謹從嚴、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教育教學成績優異,20xx年、20xx年、20xx年他分別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先進教師”、“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先進教育工作者”、“普法先進個人”,從20xx年至今連續七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校長”和“十佳校長”。擔任屯昌中學校長期間,學校獲得了以下榮譽: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省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師資培訓工作先進單位”、“海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海南省校本培訓示範校”等榮譽稱號。
在屯昌教育改革最關鍵的時刻,也是屯昌教育最低迷不前的時期,更是教育戰線改革壓力最大的時候,20xx年8月在“縣長兼任校長”的莫衷一是的氛圍中,陳守川校長面對著別人都難以承受的困難和壓力,接受了組織上的安排,走馬上任,出任屯昌中學校長。為了把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他帶領著全校師生,大膽改革創新,探索新形勢下教育的新思路,力爭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突破,決心重整屯昌中學的新輝煌。
一、立場堅定,理念先進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陳校長能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社會和諧發展觀,具有為教育事業勤奮工作、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甘於清貧、不為名利、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具有堅持原則、求真務實、剛正不阿、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高貴品質和對共產主義理想忠貞不渝的堅定信念;作為一名領導幹部,陳校長以身作則,廉潔奉公,生活儉樸,一身正氣。他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以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在教育這個聖潔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艱苦奮鬥,知難而進,鍥而不捨,真抓實幹,無私奉獻,用自己的行動為學校謀發展。
陳校長認為,在追求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一所現代化教育的學校必須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核心。先進的教育思想是學校辦學的靈魂,也是學校辦學成功的關鍵。走馬上任後,陳校長提出了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他向教職工提出了要求:“思想一條心,工作一盤棋,生活一家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情為本”、“以德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師生觀、教學觀和質量觀。找準學校發展的工作思路,抓方向、抓大事是非常重要的,而管理以人為本更為重要。基於這種工作指導思想,上任後,陳校長努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他多次深入到科組、年級組中,和教職工拉家常,談工作、解決困難,處理教職工中各種矛盾。同時,在師生中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師生關係協調發展。如舉行拔河比賽、籃球比賽、聯歡會等各種文體活動,讓教師與學生同樂,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增進了領導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誼,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
二、鑄就正氣,忠誠教育
人要有理想追求,更要有正氣。這是陳校長常說的一句話。他相信,有才無德會辦壞事,有德無才辦好事,德才兼備會辦大事。陳校長滿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堅持以自己的言行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表率作用,廉潔奉公,以身作則。對自己的親戚朋友,陳校長則鐵面無私。一位親屬的子女要求到屯昌中學高中擇校,想通過陳校長免收擇校費,被他斷然拒絕。他坦言: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須拋開情面,不怕得罪人。的確,因為工作,因為事業,他經受了不少常人難以想像的精神壓力:親友的誤解、責難,同行的批評,社會上他人的誹謗……但他全然不顧,依舊認準自己的“理”,矢志不渝地擔負起自己的職責。
身為一校之長,陳校長從不搞特殊,從不亂花濫用,始終憑一身正氣影響和感染全體教工。他熱愛教育事業,近幾年他放棄了組織上安排到黨政機關任職的機會;他以校為家,一心撲在工作上,通宵達旦。由於勞累過度,學校的領導、老師力勸休息,他卻始終總是這樣說:“不礙事,我還能頂著,還有很多工作要處理,我不能因為個人的身體耽誤了學校的發展!”
在對教師人性化管理中,陳校長從不以權壓人,以勢凌人,而是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從而贏得了廣大師生和社會的信任和好評,贏得了領導學校工作的主動權。他事必躬親,把教職工的情緒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教職工的成就和榮譽作為工作的第一動力,把教職工的滿意程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校每學年都要開展學生評價老師,老師評價行政幹部,教工民主評議校長等活動。學校管理漸進地由守業管理向創業管理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現代科學管理轉變,由權力管理向能力管理轉變。
“心懷滿腔熱忱,情系屯昌教育”,這是屯昌赤子——陳校長的的真實寫照。“瀝血為教育,丹心譜新篇”,他始終站在教育這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努力把屯昌中學辦成精神文明優先、育人環境優美、教師隊伍優秀、教學質量優良的優質學校,譜寫屯昌中學新的輝煌,為屯昌的教育事業再濃墨重彩地繪上一筆!
三、腳踏實地,嚴謹治學
“發展是硬道理”、“細節決定成敗”,陳校長始終把這兩句話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切切實實地落實到工作實踐中。首先狠抓教育教學質量不動搖。一所學校,歸根到底是靠教育教學的質量來說話,要用教育教學的質量向社會、向人民民眾做出交待。陳校長常對教職工說“你們所做的一切工作,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大而言之是為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小而言之就是為了取得儘可能高的教育教學質量,使學校能可持續發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是用高調唱出來的,必須靠學校全體教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齊心協力、兢兢業業和腳踏實地地工作。”
這兩年,學校以高三、初三年級備考為龍頭,狠抓三年教育教學系統工程的建設。由於我校生源素質總體下降,高考中考工作面臨的困難相當大,對此,陳校長經常與主管教學部門的領導以及其他領導一起,研究高考中考備考策略、制訂管理措施,並在教職工大會、行政會議、高三初三備課組長會議和高三初三年級備考會等場合多次指出:我們要堅定信心,要堅信我們能取勝高考和中考,但又不能躺在過往功勞簿上沾沾自喜;面對困難,面對嚴峻的形勢,要沉住氣,想方設法促質量提高,無論如何都要以高質量的高考中考成績向社會、向屯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在備考工作中,他要求老師們扎紮實實地做好中層學生、臨界生的“培優補差”工作,竭盡全力,確保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應對高考中考。他還多次強調對學生要加強心理輔導,減輕其思想壓力,緩解其緊張情緒,加強考生的學法指導和考試技巧指導等等。在全力抓高考中考備考質量的同時,陳校長堅持重視抓好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年級的工作,強調把高考、中考當作——“三年的系統工程”來抓,強調“培優扶困”工作要從高一初一年級起就要下大力氣來抓,任課老師、班主任、年級組長都能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做到心中有數,目標明確、落實到位。
其次,加強德育工作和校風建設,開展師生形象建設工程。教會學生“做人”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校長強調學校的德育工作要“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在學生開展尊師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行為規範教育,儀表形象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團結互助教育。在全校內開展德育活動,如清明節革命烈士掃墓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進行軍訓,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鬥、不畏艱難、團結協作的精神;組織學生參加“6.26”禁毒活動,讓學生認清毒品的危害,增強法制觀念;開展以“撿一片紙屑”主題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勞動意識;邀請北京志鴻教育研究所中國志鴻網研究員葉嚴鴻做了關於提高學習水平等方面的教育專題講座,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邀請國家女足著名邊鋒韋海英到學校作“成才、愛國”專題報告,邀請著名殘疾運動員虞海蓮對學生作“自強不息、發奮成才”主題報告;組織學生觀看優秀愛國主義影片,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通過系列的德育活動,讓學校真正建立起歡快、和諧、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陳校長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德育的基礎建設,始終堅持德育工作不圖“大而全”,只求“細而實”的原則。認真抓好班主任隊伍的有效管理,最佳化班主任隊伍,經過兩年的努力,學校建起了一支以吳聖文、葉民創、陳元君等為代表的樂於奉獻、務實創新、朝氣蓬勃、團結拼搏的班主任隊伍。現在,屯中校園內外師生的形象、精神風貌得到很大的改進,受到了上級領導、家長和社會各屆人士的讚許。
第三、加緊創建省一級學校的準備工作。創建省一級學校是我校實現跨越性發展和新騰飛的標誌。兩年來,全校上下按照“軟體從嚴,硬體從實”的原則,同心協力,加緊各項準備工作。他領導屯中全體教職工,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償還外債,積極爭取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充分利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的大好時機,圍繞學生“吃住行”,通過建設學生公寓樓、第二學生食堂、教師專家樓、改造運動場、校園供水管網、綜合大樓等,大力改善師生住宿條件。同時抓緊教學硬體設施建設,投資20多萬元,建設化學、生物實驗室各1間,投入18萬購買設備儀器;改建了一間電腦室;配備了圖書一批,擴充了藏書室、閱覽室;購置了投影、攝像、攝影、電腦等辦公設備;投入80萬元建設多媒體16間教室;配備了一批價值17萬元體育器材,極大地滿足了體育教學的需要,全面改善學校教育硬體。在學校辦學軟體方面,陳校長根據學校的歷史、現狀及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調整了我校的辦學思路,修訂和完善了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管理制度,如修訂了《屯昌中學教師課堂教學管理細則》、《屯昌中學學生日常行為管理規定》、《屯昌中學教師職稱評聘細則》、《屯昌中學教師績效考評方案》、《屯昌中學教師考核管理細則》等。學校學生日常管理中,建立了由班主任、年級組長、生活指導教師組成的基層教育管理隊伍,對學生從教室到餐廳,從活動區到宿舍區,從白天到夜間,都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管理服務。
第四、大力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陳校長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了以校長親任組長的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周密部署,細化分工,明確責任,制定了詳細的建設計畫,出台了《屯昌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目的,將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建成了育人的陣地。創設了各種文化設施,如樹立兩座文化塑像,在校園各個角落放置“文化石”,在教室、教學樓道、走廊懸掛文化宣傳牌,建設文化走廊。利用文化走廊集中展示了中華文化經典名著、成語典故等豐富內容,廣泛地在學生中宣講傳統美德,進行愛祖國,愛家鄉、尊師愛生教育;利用教室牆報展出學生書畫作品,設立班級文化展板,開闢了班級論壇,開展班級文化建設,使學生親自參與自我薰陶。圖書室、閱覽室購買新書籍和報刊雜誌。在陳校長的倡導、鼓勵、支持下,學校成立了“新苗”文學社,建立了屯昌中學藝術團,其中包括舞蹈隊、民樂隊、弦樂隊、合唱隊、校園小記者等社團,開設了陶藝製作、書法、美術鑑賞等選修課程。語文組出版了《中外文化經典著作讀本》,在全縣各中國小中引起反響,得到各級領導和中小學生的讚賞和喜愛。
我們還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推出“校園文化節”和“讀書月”活動。活動倡導“讀好書、唱好歌、看好片、做好事”為主要內容,堅持以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意志,弘揚美德為目的,以文學社、板報、校園廣播為載體,向學生推薦好書、好影片、好歌曲。每年一屆的校園文化節,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有唐詩宋詞回歸校園朗誦比賽、校園歌手比賽、主題徵文比賽、T台秀、猜謎語、攝影比賽、書法比賽等,其中唐詩宋詞回歸校園和富有海南傳統文化的竹竿舞深受師生喜愛。每年三月定為“讀書月”,向全校師生推薦中華經典文化著作,提高師生文化素養,通過開展活潑新穎的形式用積極向上的文化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提升素養、身先士卒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校長對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這充分說明校長的辦學理念,校長思想素質,校長的業務能力代表著一個學校未來發展方向,決定著一個學校的辦學質量。陳校長深知:必須有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必須把握各方面的信息,使自己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感覺,必須使自己的思想觀念始終在時代前列,才能領導這所學校不被激烈的競爭淘汰。他走上工作崗位後,堅持讀書學習,不斷地吸取哲學、經濟學、歷史、教育、企業經營管理、文學藝術、法律等方面的新知識、新思想、新觀念,堅持不懈地用自己的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讀書、思考、寫作成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習慣。20xx年到國家行政學院培訓學習半月,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利用工作之餘,他撰寫了許多有較大指導意義和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和經驗文章,如《淺論素質教育中的課堂教學》、《大力開展校本培訓迎接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學校教育創新的內環境淺析》、《開創中學德育工作新局面的思考》、《淺談中學德育的改革與創新》等,在參加省中學校長高級研修班學習期間,作了專題為《中學德育工作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評價,論文《淺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管理》被選入南方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探索》一書。
在學校日常工作中,陳校長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在他的帶領下,全校一百多名老師乾的那么熱烈而鎮定,緊張而有秩序。兩年來,由於學校知名度不斷提高,接觸面越來越廣,現場會、公開課、現場參觀取經、領導視察、檢查等活動經常有,人員往來頻繁,給全體教師正常教學秩序帶來不少壓力。剛開始的時候,有些老師感到有點不適應,疲於應付。但經過陳校長持久、耐心的工作,精心組織安排,每一活動都有聲有色,圓滿成功舉行,給了全體老師極大的鼓舞,慢慢地從不適應的陰影中走出來。陳校長要求全體教師“一切教學工作平時都要有危機感,要把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都當成是公開課那樣備好課、寫好教案,做到心中有數,任你哪一級來聽講、檢查、參觀我們就會處事不驚、得心應手”。陳校長率先垂範,身先士卒。他不失時機地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評課,不斷探索、總結,不斷開拓創新,闖出了自己教研教改的一條新路。你翻開陳校長平時常跟隨他身邊的手提電腦,裡面寫滿了他聽課評課的詳細記錄,每學期記錄著他幾十次隨堂聽課的歷程。如今,只要你一走進屯昌中學,你第一眼就會看見老師們忙碌的身影,那種談天說地的閒聊,那種無所事事的悠閒神態,在學校這塊充滿戰鬥激情的土地上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思想與行動。
五、富有愛心、甘當人梯
陳校長在全校師生心目中是一個善知師生冷暖,把師生的一切裝在心中的好校長。學校各年級都有孤兒、殘疾或家庭較為困難的學生,每到新學期報名時候,陳校長和他們座談,減免這些學生的學雜費用,給與學生寬慰和鼓舞,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陳校長總是掏出自己的腰包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在上級部門捐資助學項目指標下達後,陳校長總是先想到這些孤兒、殘疾學生。兩年來,陳校長共減免的15位學生的學雜費,資助資金達1200多元。一位考上大學後的孤兒在給陳校長的信中這樣說:“在我生命最孤獨、最無助、最絕望的時候,是您給了我新生命,新生活和新希望,讓我看到了世間的美德,您的恩情與鼓勵比山高比水長,我將永刻內心,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努力學習,並以您一樣的慈愛、熱情、善良去幫助他人,回報社會……”胡云、張志峰、歐進蘭、歐陽滇湘是20xx年大學畢業後來到學校工作的新教師,他們來自內地,初來乍到,人生地疏。陳校長深知他們內心的不適,總是利用課餘時間和他們聊起家常,在節假日到來之際,邀請新老師們到自己家中做客,在生活中給予新老師們力所能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