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四年級參觀記作文1200字:遼寧省博物館參觀記

優秀四年級參觀記作文1200字:遼寧省博物館參觀記

今天,天氣晴朗。媽媽開車帶我去市政府的遼寧省博物館參觀,我喜出望外。那裡人山人海。參觀的人排起了長龍。我們排了約一個小時,才進入展廳。中國青銅時代鐘鼎的紋飾,主題大多與天文天曆相關(見《說鐘鳴鼎食》),遼博展出的兩件銅鼎亦是如此。這裡只計算一下它們上面的乳釘(或圓泡)紋的數量關係。其一,鼎為四方,每面乳釘布設呈“凹”形。每面下方橫列乳釘20×3=60個合六十甲子之數,四方計240合十年的節氣數。單面左右側豎列各為6×3=18個合計36為十月太陽曆一月的天數,如果不計角上與橫列重複數,則單面左右側豎列總計3×3×2=18數,四面合計72數為十月曆一季兩月天數。其二也為方鼎,乳釘布設呈“凹”形。單面乳釘14×3+(3×3)×2=60個合甲子數,四方計240合十年的節氣數。單面左右側豎列計6×3×2=36個為十月曆一月之天數,不計角上重複單面下方橫列8×3=24個合一年的節氣數。兩件銅鼎乳釘紋的數量設計都與表現十月太陽曆、六十甲子、二十四節氣等歷數相關,而每面乳釘紋的凹形布設則可寓意北鬥鬥魁。遼博展出一組沒有“枚”(即乳釘紋、圓泡紋之類)的銅編鐘,這在中國古代銅鐘、編鐘里是很少見的。 遼博展覽中介紹的遼東石棚值得一說。石棚在中國山東半島、浙江、四川、西藏等均有分布,朝鮮半島、日本列島以及歐洲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班牙等國也有類似巨石建築,但以遼東半島石棚最為密集。其中遼寧營口蓋州石棚高2.6米、長8.6米、寬5.7米,堪稱亞洲第一。遼博展出圖片中有蓋州石棚、瓦房店台子屯石棚、金縣小關屯石棚、海城析木城石棚等。其中析(si)木城石棚由五塊巨大的白色花崗岩石板組成,蓋石巨大,呈長方形,南北長6米,東西寬4.94—5.2米,厚0.3—0.45米,地鋪石板,前有擋石,是遼寧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一座石棚。關於析木城石棚還有一個傳說:現存石棚在析木城鎮姑嫂村南山上,而山腳相距350米處原來也有一個石棚,當地人稱之為“姑嫂石”。相傳很久以前,有戶人家嫂嫂很賢惠,而小姑很難伺候。有一天嫂嫂不堪忍受辱罵和折磨,跑出家門化作了石棚。過後,小姑面對嫂子化成的石頭,憶起嫂子的種種好處,追悔莫及,就跑出門,在大雨傾盆、雷電交加中也化作了石棚。 還有一種剔犀工藝作品,也值得介紹一下。剔犀,又名雲雕,屬於雕漆的一種,興盛於元代至明朝前期。據展板介紹,“其製法是以兩種或三種不同顏色的漆,按照設計分層更替髹塗在器胎上,當達到需要的厚度時,再以刀鋒斜下的方式雕刻如意雲紋或香草紋” 。展覽圖片上的一件作品為五瓣式“剔犀”漆盒,其蓋、身均為五瓣式。據蓋緣,每瓣有三組紋飾,每組紋飾結構為:黑地上為朱紅色的半圓(且為橢圓形)形如天蓋,其下為陰陽交午圖形“ ”的變式即兩個直邊三角形變為弧邊三角形,兩側對稱分布兩個自內至外反鏇的渦紋且其尾端正與半圓形天蓋相連。所謂“雲雕”、“雲紋”應指天蓋式半圓形和其下兩側的渦紋。據筆者理解,這些紋飾其實源於中國青銅時代、新石器時代,其原來的內涵表達是與天文曆法及古人的天文曆法知識相關的。天蓋下的陰陽交午圖式寓意立桿測影,兩側渦紋寓意太極同時也源於立桿測影,直邊三角作弧邊則與表達和寓意心宿三星授時有關,這些紋飾及其內涵表達在仰韶時代已經很普遍。蓋頂及器身紋飾大多與蓋緣相同相類或作變式,難以詳述。去博物館參觀,使我對古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