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足跡讀後感

二、與自身的聯繫:很多父母不懂得這一點,特別是過度保護型父母,他們惟恐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所以,天天送,日日接,書包不用孩子背,值日父母來代勞,孩子和別人打架父母出面干預……這種溺愛和過度保護,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反而可能使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深受其害,因為孩子缺失了成長過程和體驗,能力得不到發展,形不成獨立的人格和自信心,只能依賴父母,怯懦無能。

這樣的母親肯定累,但感覺累和煩的不僅是她,兒子每天生活在母親的保護中,沒有一點自主和獨立,沒有一點自信和自我價值感,所以對母親的辛苦和付出不僅不感恩,反而怨氣重重。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不到該學的東西,長大後要付出很大的痛苦代價。

三、反思重構:幫助孩子成長,不代替孩子成長

幫助孩子成長,就是用愛心和智慧點燃一盞溫暖的“小橘燈”,陪伴孩子走上人生的道路,一天天走向遠方、更遠方。

孩子只有多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地歷練自己,才能豐富閱歷增長能力。孩子參與的事情越多,才會在不同的事情中嘗試各種不同的做法,找出理想的方法和途徑,為未來的人生奠定基礎。父母不要因為害怕孩子犯錯,而代替孩子做這樣那樣的事情,因為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一些事情必須由孩子來完成,父母代替孩子做事,會剝奪孩子在做事中成長的機會。那不是幫孩子,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傷害孩子。因為孩子只有在做事過程中不斷地摔跤、犯錯,才能歷練長大。

幫助孩子成長,就是鼓勵和引導孩子去做好他自己的事。幫助孩子成長,就是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對自己產生懷疑的時候,激發他的信心和動力。幫助孩子成長,就是在他陷入困惑或迷途時,幫助他看清方向,找準目標。

讀《朱古力味的暑假》有感

讀完了《朱古力味的暑假》,我感覺到了暑假中的苦澀與甜蜜,就像朱古力一樣。

書中的項心儀嘗到了畢業後的苦澀與甜蜜。項心儀是一個“組織”中的一員,可是國小畢業後,最好的朋友紛紛離去,“組織”立刻“五馬分屍”,大家勞燕分飛。項心儀感到很孤單。沒有朋友的日子,就像是在黑壓壓的一片烏雲下艱難地等待著太陽;沒有朋友的日子,就像是雲朵被風吹得四分五裂,只剩下孤獨的一小片;沒有朋友的日子,就像是被人當廢物一樣無情地丟棄······是啊,畢業了,項心儀的朋友們都勞燕分飛了,他的心情是多么複雜呀!寂寞的日子裡得不到一點安慰······可是,在這苦澀的暑假中,新朋友的認識帶給了她快樂,就像在陰天裡的一縷溫暖的陽光,照亮她的心靈;就像是金光閃閃的鑰匙,為她打開了心鎖;就像是鬱悶的日子中下的一場涼絲絲的雨,讓她透心地涼,透心地快樂······新朋友給予她的,是畢業後暑假中的快樂。她不再愁眉苦臉了。她的臉上重新掛滿了笑容。最後,她與新老朋友一起,快樂地向前進。

我想,只要我們友誼永不變,勇敢向前進,一切就都是快樂的!

一天清晨,我們從睡夢中醒來,燦爛的陽光柔柔的穿過窗簾,就是某年的某天,不知道哪個確切的日子,我們突然就長大了,像那每一棵等待發芽的種子,就在某年某天裡下的一場無名雨後,突然露出了頭。一個完整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自給自足的人。這裡所說的“自給自足”,主要指的不是物質層面,而是精神層面,指一個人能夠學會照顧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最終達到情感上的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