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國學伴我成長

時光荏苒,記憶在風中飄落,為我們唱著過去的點滴。那些瑣碎的記憶在腦海中定格成了一個個片段,一段段回放在腦海中。

那時,只有5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些稚嫩的聲音迴蕩在教室,那時的我是懵懂的,完全不知其含義,朗朗書聲中,漸漸把字句熟稔於心。

那時,已經7歲,上了國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仍然會讀這幾句。但和當初,已經不一樣。因為,我對它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認為,它的意思就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就很善良,性情也就有了差異。

那時,我又長大了,9歲了。背的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我又有了不同的見解,它的真正含義在於人的向善之心,人有善的欲望和力量,人性的趨勢永遠都是向善的。

現在,我們不再學《三字經》、《弟子規》了,我們“更上一層樓”,開始學習《論語》。聽老師說,還要參加那個國學知識競賽。一聽見“競賽”我就來勁。心shu,非把它做好不可! 從那天起,我們就天天早晨背《論語》。“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不語怪,力,亂,神。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教室里,書聲琅琅,沒有一個人不拿著一本《論語》搖頭晃腦地背誦著。

《論語》是一本深奧的書。《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與孔子對話。在書里,我讀懂了更多的人生哲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這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孔子為了學習,可以三個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只有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受世人敬仰了。他的好學是方方面面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樂觀……他的學習精神是超越常人思維的。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世間萬物,這是我們常人所不能相提並論的。

國學,從兒時到現在,一直伴隨著我成長,使我悟出了更多的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