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成功四年級作文

上國小時,我當班長——很奇怪,班主任設了一個中隊長,設了一個班長。貌似中隊長的官大,可以到大隊部開會。班長呢,好像也沒什麼事兒,大概就是喊“起立”和“坐下”?現在想想原因,一來是有點兒小聰明,特別是讀課外書多一點,吹起牛來能唬人,寫起作文也是挺能拽詞兒,比如用“高考”來表示期中考試,用“故鄉”來代替“老家”。二來肯定是沾大姑的光。她是很好的老師,在那座小城市裡,隨便在街上走走,總能遇到畢恭畢敬向她問候的人。

而讓我耿耿於懷的,是運動會。

上了六年國小,當了六年拉拉隊,不過大部分時間不是喊“加油”,而是蹲在地上拿小樹枝玩“天下太平”或者津津有味地看小人書。有時候被老師批評,說沒有集體榮譽感——後來我當老師的時候也這么批評過我的學生。可是自個兒明明覺得委屈啊,我倒是想為集體爭光來著,可是老師總不選我;我倒是想為本班的運動健兒搖旗吶喊來著,可是他們不是每分每秒都在跑步啊。

後來,聽到一個“笑話”,說校長講運動會必須要開,如果不開,“讓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怎么表現?”為什麼說是笑話呢?唉,難道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就只有運動會才能一展身手?難道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必然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我為什麼會來當加斯頓國小的校長?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們一家參加了加斯頓幼稚園的運動會。如果說之前和Julie的接觸,只是在聽她講“尊重、關愛、平等、自由”的話,那么那次運動會上人人歡樂的場面則是讓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理念的落地。

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成功。

但我們必須反省,自己是否給了孩子以成功的權利。

摘錄一位媽媽發給我的微信吧,她的孩子在另一所學校上五年級。這是一位很有憂患意識的媽媽,她不僅矚目於自己的孩子的成長,還有一顆關愛所有孩子的心。

“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是渴望表現的,但是在學校所注重的項目上,大部分孩子則是被剝奪了哪怕參與的機會。比如演講比賽、文藝演出……更不要說三好生和班幹部的評選。而這次幫孩子們排節目,班主任老師非常信任地交給了我們幾個家長負責。於是,那些平時在班上沒有什麼突出表現的孩子嶄露頭角。原來,他們是那么專注,那么認真,身上有那么多的閃光點,讓我看著很心痛。因為我知道,他們太缺少成人所給予的嘉許了。”

“我認為,學校應該是一個積極創造機會的機構,而不是把機會永遠集中在那幾個孩子身上。芬蘭教育的成功,就是因為讓那些沒有跟上大家的孩子跟上來,從來沒有嫌棄任何孩子,而是給了他們更多的關愛。所以,芬蘭的國民教育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

“細細想來,我給這些孩子以指導了嗎?其實也沒有。我只是在觀察,然後不斷地鼓勵——孩子們為什麼那么缺乏自信?缺乏在成人面前的自信,缺乏在學校面前的自信,缺乏在社會面前的自信。學校教育啊,正在做這么一件殘忍的事情,扼殺自信,也扼殺公平。”

絕非危言聳聽。

近日,我將赴洛陽的幾所學校,和孩子們見面,也和老師們座談。作為作家,我是去講課,而作為老師,我則是向我的同行們進一步學習。

在加斯頓國小建校之初,我們曾邀請一部分家長到洛陽西工區的西下池國小觀摩。當時,令家長們倍受鼓舞的,就是那些孩子們的狀態。那是一所生源多為外來務工子女的國小校,可是每一個孩子站在講台上那侃侃而談所呈現出來的生命力太可喜了!

我們告訴大家,加斯頓國小的培養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從自由走向自主,而自信就是我們每一個孩子必有的氣質。

怎樣才能實現這一點?

唯有通過積極貫徹學校的教育理念,在給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讓孩子們在每一個平台都可以獲得公平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以及團隊的成功。

課堂就是我們的主陣地——夯實基礎、建立體系的目的,是為了打破老師的一言堂,提倡小組合作,鼓勵人人發言。上周聽課,最讓我驚喜的是,哪怕是最不愛講話的孩子,竟然也高高地舉起了手!

寫到這裡,我想起在省實驗國小時,最為欣賞的一次六一文藝匯演。在那次活動中,不僅僅是會唱歌、會跳舞、會演奏樂器的孩子們各顯神通,擁有顛球、騎獨輪車等才藝的孩子也露了一手。最牛的是那么幾個孩子——他們玩的是“轉”把戲,就是把書本啊、籃球啊、棋盤啊、掃帚啊……凡是能想得到的能轉起來的,他們統統信手拈來,精彩紛呈。

這個節目的策劃人,是孩子們的音樂老師。在課堂上,她發現有的孩子轉筆轉書本,並沒有責怪他們不注意聽講等等,而是視為趣味,反而鼓勵他們不妨練出花樣來。

這位老師是智慧的,因為她愛孩子,也懂孩子——她愛每一個孩子,也懂每一個孩子。

請相信孩子。

他們並非“不能”,而是沒有被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沒有被喚醒其了不起的潛能。

責任,在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