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誠信待人

誠實守信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從古至今,我們遵循的待人禮儀。生活在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中,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美德弘揚下去。

你是否還記得六年級語文書中的一篇課文—《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的朋友因失約而沒有能夠與他一同出行,於是破口大罵,小小年紀的元方卻懂禮識儀,既維護了父親的尊嚴,同時又批評了友人不遵守承諾的行為。由此可見,信任就像一張白紙,一旦有了褶皺,就難以再撫平了,所以,我們要誠信待人。

然而,現在社會中卻有很多人以瞞騙的方式謀持生計,這種行為是十分可恥的。它不僅玷污了中國自古以來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而且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么,我們怎樣將傳統美德弘揚下去呢?首先要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記得朋友曾經與我講述過一件令我記憶猶新的事,也讓我著實佩服她:她的一位朋友的父母出差一個星期,就意味著她的朋友一個星期得不到父母的照料。於是,朋友熱情款款地說,“每天中午到我家來吧。”這可以消除她孤獨的心理。然而一天中午天氣由晴空萬里霎時間烏雲密布,她要回去了。卻丟下了一串鑰匙——是朋友打掃時發現的,於是朋友連忙使用手機聯繫她,承諾會給她送去,可是窗外大雨傾盆。如果是你,是選擇給她送去,還是讓她回來取?是的,你當然可以選擇第二種方法,可是請不要忘記,你承諾過朋友,不能輕易改變。她毫不猶豫地冒著飄潑的大雨送去了。聽她講述後,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心。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如果想要在社會中立足,首先要學會誠信待人,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一諾千金”,然而,我卻認為承諾的事是用千金也換不來的。

做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不僅是擁有相同的語言,相同的膚色,還擁有著一顆相同的赤誠的心,讓誠實守信成為中華民族永久的標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