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創新作文「整合四篇」

創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車輪,小編收集了勇於創新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勇於創新

面對現實,有人會問“為什麼?”而現實只是一種可能性,所以蕭伯納會問,“為什麼不能那樣?”蕭氏所言恰告訴世人:我們不能拘囿於現實,要勇於突破,敢於創新!

人不能突破自我、大膽創新,難以實現人生價值與理想。沒有突破束縛,繭蛹便不能化為蝴蝶,翩翩於花叢;沒有突破束縛,河流便不能衝擊出浪花,滾滾歸入大海。人亦如是,沒有突破自我,郭沫若便不能出入文史,既有《女神》之詩集,亦有甲骨之通考;沒有突破自我,孫中山便不能以妙手丹心,醫治中華之國殤;沒有突破自我,魯迅便不能棄醫從文,療救國人之靈魂;沒有突破自我,毛澤東便不能從鄉間之青年,踏革命之徵途,創中華之新篇;沒有突破自我,劉翔便不能克服傷病,重返賽場。故唯有突破自我,大膽創新,方可放飛夢想,激揚青春。

國家能突破歷史、改革創新,必成世界強國。xx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翻閱歷史,大凡強國,無不勇於創新:秦國無商鞅變法,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怎能兼併六國,一統華夏?大漢武帝,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哪有震懾四方之聲威?李唐立國,沒有大膽革新,設三省六部,怎能高效行政,開創大唐盛世?遠邦英倫,無工業革命之創新,怎能號稱“日不落之帝國”?近代俄國,無彼得大帝之改革,怎能橫跨歐亞,躋身列強?東鄰日本,無明治維新之創舉,怎能爭勝於沙俄?故欲立於寰球,必當開拓創新!

民族若固步自封,必將遭受欺凌。毛主席說:“落後就要挨打”,幾成定律。近代中華,保守落後,故屢遭侵略,主權盡喪,黎民塗炭。先有英法叩開海疆國門,後有八國聯軍洗劫中華,更有甚者如日寇,占我河山,殺我同胞,奪我資源。神州大地哀鴻遍野,炎黃子孫受盡煎熬。幸有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勇於探索救國救民之道:為免亡國滅種,康樑上書,戊戌君子,喋血刑場;為振興中華,中山先生,組織政黨,發動革命,先有黃花崗之英烈,後有辛亥武昌之炮火,終成民主共和;為抗敵御辱,國共聯手,抗擊日寇,收復河山;為民主共和,解放中國,人民軍隊三大戰役,蕩滌蔣家王朝,締造新中國。

時至今日,改革開放,成就初顯,但積弊漸多,復興之路,任重道遠。故我等青年,仍需大膽突破,勇於創新!大膽突破舊我,方能煥發生機,實現人生價值、理想;勇於創新發展,方能多快好省,圓夢復興中華!

第二篇:勇於創新

創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車輪.縱觀歷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無不是敢於創新的.敢於創新,是一種極可寶貴的精神,我們都應該學習.國小的一篇課文《第三隻小板凳》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讀國小時,一次勞作課後,他給老師交了一隻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當老師看了極不滿意時,他從課桌下又拿出第一次、第二次做的小板凳

愛因斯坦做出了第一隻小板凳,為何不就此罷休而又做了兩次,直到自己認為滿意時才交給老師?這是因他具有創新精神.正因為有這種創新精神的支配,他才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大約2300年前,希臘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他認為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約莫400年前,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並不因為亞里士多德說過了什麼就輕易相信,他通過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建立了自由落體定律:一切物體如果不受空氣的阻力,在同一地點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伽利略有如此的創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並發現了拋體運動規律、擺振運動規律等.有人說第一個用鮮花來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們一致的稱讚,被譽為天才;第二個套用比喻的人,則被人們譏為庸才;等到第三個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們斥為蠢材了.這種說法未免誇張,但其中讚揚創新的意思卻是無可非議的真理.雨果說得好:“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這就是他的天才.

我們來讚美大師吧,但不要模仿他們.還是讓我們別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當然很好,如果失敗,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應提倡創新,而且要敢於創新,而不去步人後塵,拾人牙慧.年輕的朋友們,趁我們正值青春年華,努力吧,願我們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第三篇:勇於創新

在我的一生中,我讀過很多很多的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焚畫記》。

《焚畫記》的故事發生在明代,講的是大畫家文徵明焚畫的故事。文徵明是蘇州名士文林的兒子,從小酷愛畫畫。他勤學苦練,臨摹了很多畫。在他15歲生日的時候,他揮筆臨摹了東晉名家顧愷之的《新晴》,艘受到許多畫壇名士的稱讚。於是,他飄飄然的,沾沾自喜了。他的老師見了,便告戒他:“學人者生,似人者死!”他幡然酷悟,把所有臨摹的畫用一把火全燒掉。從此,他畫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了光照千秋的名畫家,傑出的藝術成就為後世所景仰、傳頌。

這個故事雖然只有短短的七頁,卻有非常感人的力量。讀後,我陷入了深思……

古人有如此可貴的創新精神,而我們 ——改革洪流中的未來建設著應該怎樣呢?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少例子:有的同學考試成績僅在90分上下就洋洋得意;有的同學寫作文時,不愛動腦筋,乾脆一頭扎到《作文選》中去“大顯身手”了;有的同學則“兩耳不聞窗外事”,只知道把課堂上的知識背得滾瓜爛熟,而其它的一無所知……試想,如果這些情況不改變,我們能挑起四化建設的重擔嗎?聽聽文徵明的老師那諄諄的教會吧 ——“學人者生,似人者死!”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悟出一個道理:不僅要繼承祖先的文化,還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那樣,才會使文化得到新的生命力;若是墨守成規,抱殘守缺,必將停滯不前!

可想而知,我們時代需要的是勇於改革、大膽創造的開拓者!因為,整個自然界、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以新代舊,先進戰勝落後的發展過程。朋友們,讓我們揚起理想、智慧的風帆,駛向知識的海洋,在那個最宏偉壯觀的世界裡,尋找創新的真諦和理想的彼岸吧!

第四篇:勇於創新

相傳,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谷子在教學中極善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方法別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在山上砍柴,要求“柴無煙,百擔有餘”,並限期10天內完成。龐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孫臏則經過認真考慮後,選擇一些榆木放到一個大肚子的窖洞裡,燒成木炭,然後用一根柏樹枝做成的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擔回鬼谷洞,意為百(柏)擔有餘(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炭,火勢雖旺,但濃煙滾滾。接著鬼谷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孫臏和龐涓學成出師後,孫臏用兵出神入化,不拘於常理,而龐涓就稍遜一籌了。這個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創新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需要創新,它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發展的靈魂。要想成才,不僅需要努力學習前人的知識,還要善於創造,善於創新。

創新是豐富生活的手段。沒有創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盞電燈還沒有誕生,我們還要在煤油燈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輩子;第一架飛機還沒有出現,人們要經過甚至幾個月、幾年的工夫歷經艱辛,長途跋涉才能到達目的地;沒有創新,社會更不會如此現代化,人們之間的聯繫也不會如此緊密。創新對於我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美是生活,美是創新。”這一至理名言佳句告訴我們,應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裝飾我們的生活。創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標誌,是社會發展的源泉。

創新是人類的一種精神境界,它並非高不可攀,我們既要繼承前人的成就,又要大膽借鑑他人的文明成果,再不斷開動腦筋、開闊視野,就會有新的思路,它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創新不斷地變化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遠離一成不變,枯燥乏味,死水般的無聊生活,使生活更有趣味,有蘊味,有滋味。因此創新的生活才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