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他鄉,志在遠方

2024年廣東高考,文理科排名前十的共有十九人。其中十七人來自城市,兩人來自農村。

世界上有最偉大的兩個人——父母。世界上有最樸實的一群人——農民工。當這兩個身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時就成就了一群最偉大最樸實的農民工父母。他們一邊培養著祖國的未來,一邊為了加快城市進步的腳步而努力工作。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夢想,努力賺錢,為的就是讓在山裡的孩子能走出大山,擺脫貧窮。自己身在他鄉努力工作,卻將追求夢想的機會留給了孩子。自己迷失甚至忘記了最初的夢想。

“我認為當今農民工最缺乏的不是錢,而是夢想,以及為夢想付諸行動的決心。”說這句話的人叫姚啟中。他是一個從一位賣菜大叔成功逆襲成為勵志作家的農民工。

在北京的一間菜市場,一個姜攤前坐著一位正在埋頭寫作的人,這個四十多歲的賣菜大叔就是姚啟中。姚啟中國小三年級的文化水平,自嘲是“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幾年前開始寫作,被不少街坊鄰居潑冷水。然而經過幾年的邊寫作邊積累,他寫出了二十萬字的“貧窮家史”。

“貧窮家史”講述了姚啟中的父輩在安徽老家只住的起土坯房,到老姚在北京最難的時候全家只有十一塊錢,再到三個孩子跟隨他夫妻兩成長的故事。

“我愧疚我沒能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我想寫個劇本留給孩子,如果他們成了明星要拍戲,就可以直接拿來用,拍自己家的事。”他樸實地說。他努力地在改變孩子們學習的環境——兒子參加國際武術比賽單程機票六千八百九十元,學費七千元,動輒出國一趟,就能花去兩三萬元。“我不想讓孩子繼續走祖輩貧窮的道路”這是姚啟中的希望。

留下劇本、激勵孩子這是姚啟中寫作的初衷。擺脫貧窮,讓孩子過上好日子這是他的夢想。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姚啟中為寫作所付出了多少汗水?在汗水澆灌下的劇本又凝聚了多少濃濃的愛。在不經意的寫作下,姚啟中已經實現了他的夢想——擺脫貧窮,在精神上擺脫了貧窮。

我認為農民工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正是缺乏知識的指引,知識的匱乏成了他們追夢路上最大的阻礙。於是,他們只得將夢想寄託於孩子,孩子便成為了他們最終的夢想。也成為他們辛勤工作最強大的引擎。姚啟中憑著對夢想的執著,對孩子最真摯的愛,用最樸實的文字去書寫愛。送給了孩子人生路上最美好的禮物。也讓自己在精神上擺脫貧窮。

微笑吧!記得帶上你的夢想、

“身在他鄉,志在遠方,你的愛讓我堅強:歌聲蕩漾,你為我鼓掌,沉浸在愛的海洋。”讓我們為每個追求夢想的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