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星空

天荒地老,時光變遷,滄海桑田。唯有你還在那歷史的星空上閃耀,唯有你在那中華文化中永垂不朽!

--題記

也許,你現在看到的世界並不美。因為它總有喧囂和吵雜,在現實中,片刻的美好和寧靜是昂貴的。那么,就請你閉上眼睛去看世界吧,用心靈去感悟,讓詩詞帶你尋找一方心靈的淨土。那,你會發現那裡有一方歷史的星空,上面總有兩顆璀璨的明星在閃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早在千年以前,我國就出現了詩歌。詩詞也由此而生。

經過漫長的時代變遷和無數的戰火鬥爭,歷史終於迎來了一個全新而又輝煌的唐帝國。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是唐朝,中華文化中最燦爛的是唐詩。翻閱唐詩,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姍姍走過的時代。初唐—創立與強盛。在初唐,我們看到了“初唐四傑”。看到了王勃登上滕王閣時“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遙望。更看到了“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離別。盛唐—恢弘與輝煌。“李杜詩篇萬口傳。”唐朝詩歌的頂峰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了。李白一生寫了大量的優秀詩篇,其中大量為後人傳誦至今。他二十五歲時離開家鄉蜀地,週遊天下。在船上就寫下了“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的名句,把自己對故鄉的留戀通過江水生動的表現出來。他因權勢詆毀,離開長安,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道出了他雖受打擊,但仍然心懷抱負。被赦免後,在那輕快的東陵小舟上,“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他一生踏足天下,他的人生也並不平坦,他曾一度受挫折,但仍然堅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人生觀。也許,正是大自然賦予了他悠閒的靈魂,是他在困難面前,仍能對酒當歌,把酒問月,瀟灑的作詩。“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這就是李白的詩,“唯有飲者留其名”這就是李白。而杜甫不同,他一生關心民生疾苦與國家盛衰,寫下了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哀淒涼。晚唐—無奈和哀嘆。終於李商隱、韋莊來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們不明白,大唐為何奄奄一息,強盛的國家為何風雨飄搖?到韋莊出現的時候,一切都化成飄渺雲煙,一切都無可奈何,他看著昏黃的天空,看著眼前這滾滾的長江,唱著最後的輓歌“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大唐遠去了,無數的光亮為它見證,見證了它的興衰,見證了它的輝煌。它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是無論何時何地,翻閱唐詩,都會見證一個王朝在放映。

唐朝滅亡了,但是它留下的另一種文體形式—長短句,也就是詞,宋詞發軔於唐,至宋而興盛,與唐詩珠聯璧合。在南朝,我們就看到了“千古詞帝”李煜,一曲“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訴出了自己的憂愁與無奈,而又因為那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喪了性命。也許,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絕對是一個好詞人。到了北宋,出現了蘇軾、秦觀。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霸氣,“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傷感離愁,又看到了“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夢幻和“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艱辛與美好。然而,金人攻入東京,砸碎了他們的瓊樓玉宇,卻激起了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雄心壯志,引起了范仲淹“燕然未勒歸無計”的無奈與思鄉,勾起了辛棄疾“可憐白髮生”的壯志難酬與憤懣不平。可是南宋還是在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豪言中滅亡了。

走過無數的世態炎涼與人間滄桑,我們在這裡高舉酒杯要太白飲人生悲歡離合,“莫使金樽空對月。”我們高居幽州台與子昂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們面臨大江,和東坡唱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們佇立於楊柳堤岸,同柳永輕吟“楊柳岸曉風殘月”我們走在元宵佳節的路上和辛棄疾一起“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來源於心靈深處的思想,這是無比滄桑的歷史和精妙絕倫的文字彙成的世界,這是詩的殿堂,這是詞的巔峰。這是人類情感、智慧和思想結合的偉大藝術和文化,這就是中華民族千古流芳的詩詞,這是千古之絕唱,舉世之風流!

當我透過詩書,透過歲月,我看到的是那片絢麗的歷史星空!每當我看到那上麵點綴的明星,就能將我的心情點燃,把我們的記憶喚醒,將我們的靈魂薰陶!

然而,走到現在,如果不是因為有那永垂不朽的詩詞文化,怎么會有那“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的飄逸,怎會有那充滿韻味的華語中國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