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這樣的生活

我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我一直希望,一個社會裡大家能夠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本分,這樣生活可以變得輕鬆簡單。比如出門坐公共汽車,車子總是能夠準時抵達,不會動不動發生意外;人多的時候,大家能夠明白先到先得的道理,能安靜地排隊。

插隊的人很自私,因為他們總是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拿到最多。但是如果說到問責,我會質問社會管理者。當有人插隊的時候,公共汽車的管理者視而不見,那就是失責,如果導致混亂甚至衝突,那更應該承擔起全部責任。在很多情況下,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制定了明確的規則,對於不遵守規則的人給予警告和處罰,那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如果管理者是被公眾授權的,那他們會快速地感受到來自公眾的憤怒;而如果他們的權力並非來源於大多數人,那他們的怠慢和隨心所欲也就不足為奇。

在一個尊重契約精神、尊重規則、大家各司其職的地方,憤怒和焦慮的機會會減少很多。人們可以把情緒和時間放在自己喜愛或者能令自己愉悅的事情上面,可以全身心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試想一下,你每天出門總是在想,待會兒如何才能擠上一輛公共汽車,到了超市要想如何才能不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到了餐廳要想如何提高警惕,不被對方當作冤大頭,甚至走在路上要繃緊神經,環顧左右,隨時逃避突然發生的攻擊…

如果生活的地方是這個樣子的話,將變得多么複雜和沉重?

同樣,如果大多數人都覺得那些搶不到資源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強大,意識不到原來是自己搶奪了別人的東西的時候,那上車的和留在車下的人之間,只有輕蔑和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