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也許對我們有所啟發

1 “兩隻鐘錶的對話”

一隻重新裝好的小鍾,放在兩隻舊鐘當中,兩隻舊鐘“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其中一隻舊鐘對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小鍾頓時恐慌不已,“天哪13200萬次!我要做這么大的事?我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隻舊鐘說:“你別聽它胡說。你只要每秒“滴答”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么簡單的事?”小鍾將信將疑,如果是這樣,那我就試試吧。”小鍾很輕鬆地每秒“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果然擺了13200萬次。

啟示錄:我們當下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只要是合法的都值得尊重,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所以不要看不起你當前所從事的工作,往往在這些不起眼的平凡中就孕育著偉大,選定一個目標,堅持下去,成功就是這么簡單。而我們年輕人缺少的正是“堅持”

2 “農夫的故事”

一次,有人問農夫是不是種了麥子。農夫回答:“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了嗎?”農夫說:“沒有,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於是那人又問:“那你種了什麼?”農夫說:“什麼也沒有種,我要確保絕對的安全。”

啟示錄:在生活中,敢於冒險也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必備條件,敢想敢做,才會有機會成功。人們總是不惜代價逃離這些恐慌源,而多少次只是因為我們太過於恐慌,造成與機會擦肩而過。“沒有冒險,文明就會腐敗。”達爾文也把一生中從未做過大膽嘗試的人稱為愚蠢的人。

3 “兩種飢餓的人”

從前有兩個飢餓得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釣竿和一簍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要了一根釣竿,然後他們就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則提著釣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河邊走去,可他快到河邊時,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得人,同樣得到老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尋找河流,他兩每次只煮一條魚,經過遙遠的跋涉,終於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相繼的蓋起了新房,慢慢的有自己的家庭。

啟示錄:合作使人生存,合作使人揚長避短以達到結果的最最佳化。我們在剛步入社會時要學會“借力合作。”

4 “上帝的話”

從前有個小男孩非常聰明,但在長久的誇獎聲中的他,漸漸開始懶惰,想靠投機來獲得成功。

這天,小男孩有幸和上帝進行了對話。

小男孩問上帝:“一萬年對你來說有多長?”

上帝回答說:“像一分鐘。”

小男孩又問上帝:“一百萬元對你來說有對少?”

上帝回答說:“相當於一元。”

小男孩對上帝說:“你能給我一元錢嗎?”

上帝回答說:“當然可以,請你稍候一分鐘。”

啟示錄:天才就是勤奮,這句話如果不完全正確,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沒有勤奮努力便不可能成為天才。正如愛迪生所說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人,只有通過勤奮才能獲得他想要的東西,凡事皆不是唾手可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使在上帝那裡也是一樣的。

5 “三個工人”

三個工人在砌一堵牆。有人過來問他們:“你們在乾什麼?”

第一個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牆!我們正在搬運那些重的要命的石塊呢,這可真是累死人了。……

第二個人抬頭苦笑著說:“我們在蓋一棟高樓。不過這份工作可真是不輕鬆啊……"

第三個人滿面笑容開心地說:“我們正在建設一座新城市。我們現在所蓋的這棟大樓未來將成為這所城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啊!想想能參與這樣一個工程真是令人興奮。”

十年後,第一個人依然在砌牆;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里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闆。

啟示錄:三個砌牆的工人不同的態度和對自己不同的定位決定了你未來的位置。永遠不對自己的現狀滿意,永遠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你永遠可以做的更好,一個人一旦滿足於自己目前的現狀中,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而在這個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比前進就意味著後退,就可能被無情地淘汰。一旦你停止就會被別人趕超。

每個人每天都有同樣的時間,成功人士的秘密在於總能為自己“擠出”所需要的時間,平庸之輩則總是“沒有時間”。

合理安排時間,絕不拖延,立即去做,任何時間都不晚。

這個世界對那些知道自己要到那裡的人總是打開方便之門,你心中的目的地,就在那裡等待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