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傾城逐浪花

是否聽到過她踏足在青石板上零碎的腳步聲?是否目睹過她斜睨在古弄堂里高傲的眼神?是否留意過她常穿的晚清旗袍上燙金的妖冶的玫瑰?

張愛玲,標標準準的名門之後,擁有高貴的血統,在鐘鳴鼎食的光環下,家族留給她的是永遠的淒楚與創痛。在她的童年時期,物質生活充裕,但精神生活是不幸的:父母之間的長期冷戰以至分居,與弟弟關係的疏遠,於是她只得與姑姑生活在一起。失落的父愛,殘缺的母愛,家族內部的算計……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讓她過早地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久而久之,陰影揮之不去,孤僻、敏感、清高在她的心靈深處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她經歷過幾段曲折的愛情,那些苦戀結成的果實釀出的是傷痛。這些傷痛猶如秋雨,點點滴滴,敲打著她那一顆冰涼的心,這脆弱的身軀如何才能承受得住生命之痛?

往事不堪回首。終其一生,她對世俗的骯髒不堪進行著強烈的諷刺。她的內心迷惘而冷漠。多少個漆黑的夜晚,她在大上海鬧市古弄堂一張滿清遺老的藤椅中舔舐傷口,雖然內心頹喪,但她仍擁有著一份從容與冷傲,她微微抬起下巴,神情高傲,傲視世間百態。她賣文為生,文筆流暢,構思新穎,風格冷艷淒清,她把如嗜血螞蟻般痴狂的情醞釀成熟,訴諸筆端,寄情於文字,而文字也成就了她。曾幾何時,有多少人拜倒在她那裊娜的石榴裙下,為她神魂顛倒,為她的喜怒哀樂而跟著喜怒哀樂。當然,我更是其中一員,今生今世,我與她緣分不淺。

在她的早期散文《天才夢》里,我仿佛看到她走過一道道曲折清幽的迴廊,扶過一段段經時光雕鏤的欄桿,她的冷飄散在每一個角落,卻隱藏著一段傳奇;謎一般的故事,像流言一樣蔓延開來,在民間留下了不可思議的荼糜花開。

她的小說《傾城之戀》可以說是她的成名作與代表作。文中的白流蘇和范柳原在戰亂中被命運捉弄,走到了一起,體會到了“一對平凡的夫妻”之間的“真心”。這亂世中的愛情不妨看作現實中張愛玲與胡蘭成之間割捨不斷情緣的寫照。那血色的悽慘羅裙下,裙擺中鏇轉重疊的身影在燈紅酒綠中晃動,深深陷入愛河,愛情卻慘遭命運車輪無情地碾碎,徒留下剪不斷理還亂的縷縷情絲,愛得痛了,痛得哭了……

張愛玲傾注畢生心血寫作的小說《小團圓》帶有強烈的自傳色彩,九莉似乎是她本人。書中寫出了主人公曆經坎坷、跌打滾撞的一生,不幸的童年生活,從小被視為天才,抑鬱中的成長經歷,讀書、留學,以及她日後成為一個傳奇女作家,還有生活中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

文字是張愛玲手中隨意玩弄人生遊戲的工具,她把對塵世的憤怒與不滿化作文字,那一篇篇文童洋溢的是精心製作的頹廢和破壞,她快意地揮灑文字,每一次卻是那么的擲地有聲,酣暢淋漓。一個冷眼看世界的孤傲女子,她喜愛紅艷的大團花,愛穿刺繡的高領旗袍,撫摸繡著龍鳳飛舞的錦繡緞面,從她身上能夠嗅出傳統的江南女子濃郁的金粉氣息。有人說:“她是紫禁城裡的一口古井,被租的龍袍。”在她的身上彰顯的是低調的華麗、淒艷的美和當代無與倫比的才氣。

親情疏離,愛情失意,在亂世中苦苦尋找歸宿,她最終找到了嗎?在現實中找不到,只好用筆營造理想的世界,用筆發泄胸中的怨氣,帶著幾分看破紅塵的灑脫,一代才女遺留下一曲曲不朽的絕唱……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張愛玲熱”便是其作品充滿魅力的體現。然而,在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在一個冰冷的公寓裡,她的軀體化作一縷青煙,飛入雲天……

我想:在她死去時的夢魘中,她望著在梧桐雨中離去的背影,聆聽著那碾碎的泡桐葉發出的破碎聲,極像她內心的痛苦呻吟,孤寂的她唱著那令人傷感的歌:“請允許我塵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過去,滿身風雨我從海上來,才隱居在這沙漠裡。該隱瞞的事總清晰,千言萬語只能無語,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喔,原來你也在這裡……”而她從海上來,卻帶著百年孤獨的靡靡之音離去,魂飄他鄉……人生是一襲華麗的旗袍,上面爬滿了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