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顛覆

初次聽說三毛,還以為是“三毛流浪記”中的小不點兒,後來才知道是台灣的女作家。

我第一次讀三毛的文章便愛上了她:愛她的生活,愛她的執著,愛她的灑脫,愛她那布置得精美的小屋,愛她那燒煮得味道與眾不同的青菜。

讀她的文章,能從中感受到她對生活的激情與熱愛,感受到她對真情的憧憬與渴望,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睿智與思考。

讀她的文章,會不知不覺進入少女用純情編織的夢。那裡不僅有美妙的夢幻,還有理性的顛覆,睿智的沉澱。

一個能夠遠離父母祖國的人,一個能夠在撒哈拉大沙漠長期居住的人,一個能夠支撐起失夫之痛的人,一個能夠耐得住長期寂寞的人,她的感情必然是深厚的,她的精神必然是堅韌的,她的思想必然是豐富的。

她在逆境中奮起,留下了很多的作品,播撒了閃光的思想,曾影響了一代甚或幾代人的生活。三毛,一個永不言敗,一個充滿好奇,一個執著不羈,一個灑脫清爽的女性。

然而,她離開了。她為什麼要離開?而且,那么匆匆地離開?是失去親人?是風語讒言?還是失去了生活的星星和月亮?人們給出了種種的猜測。都不是,我始終認為,是因為她思維枯竭了,她要用死來捍衛她思考的尊嚴。

思考,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人類一切的一切都是以思想作為基礎的,都是在思維的大廈上建立起來的。當三毛失去丈夫時,她曾想到過死,但她意識到自己還能思考,還能寫出睿智的文章,所以她堅強地活了下來;而當她思維枯竭時,她就徹底地絕望了,於是,她選擇了死,她只能用死來捍衛自己的尊嚴。

是的,三毛的魅力在於她思考的深度。思考成就了三毛,使三毛走向了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