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遠方

到遠方去,到遠方去!遠方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召喚著我,我需要逃離我的家,逃離我現處的生活環境。

因為我生活在一個破碎的、沉悶的、了無生趣的家庭里。多少次地埋怨上蒼的不公,在我還只有三歲時便無情地奪去我享受母愛的權利之後,又將那對我來說是斷縑零壁的父愛也一併褫奪去了。那以後,我的世界裡家只剩下整天滿臉愁容的奶奶和寡言少語的爺爺。我討厭看到他們那樣的表情,加上和爺爺奶奶之間巨大的代溝讓我們變得無話可說。我討厭這樣的沉默,但又不想說話,雖在一個屋檐下生活,雖在一個桌子吃飯,可我卻覺得他們就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多年來,這樣的沉默、這樣的壓抑一度讓我覺得快要窒息。我只能選擇將自己裹在層層厚實的外殼中,拒絕和別人交流,我變得自卑而閉塞。我在心中期盼著,期盼著有一天能到遠離家鄉的城市讀中學,我要逃到遠方去。

我的倔強和堅持終於讓我如願了,我進了市裡的一所中學,和所有的同學一起住校。在學校里就沒有沉悶沒有壓抑,我覺得在那兒連呼吸都是自由的。然而我是最不喜歡星期五的,因為星期五就表示大家都得回家了,我不喜歡回家。可同學們一到星期五就顯得特興奮,一個個歡呼著,小鳥似的飛回去了。

又是一個星期五,同學們都回家了,我卻不想回去,背上書包,一個開始在街上無目的地瞎逛。暮色黯淡下來,那如鑲上金邊的落日,此時正圓,極為耀眼,如夢似幻,好不真實。我依然漫無目的地走,有風吹過,帶有一絲涼意,不由打了個寒噤,偶有枯葉飄零、盤鏇,像是做著無力的掙扎。路燈已經亮了,城市籠罩在朦朧而昏黃的燈光里,竟生出一種蒼涼的感覺。我頓時覺得自己是那么的孤獨,我像是一個被全世界遺棄的孤兒,周圍的一切都變得虛幻了,閃亮的霓虹、行色匆匆的路人,我置身其中,卻像被一切排擠在外。現實沉睡在悲傷桎梏的搖籃里,等著我柔柔地喚醒。

不知不覺中走到了姑姑家的小區。雖然已是飢腸轆轆,可我不想進去,我知道那是一個溫馨而幸福的家庭,總是充滿著一片歡聲笑語,於我而言這卻成了極大地諷刺。姑姑一家雖對我很好,可於我那是同情是憐憫,更是施捨。

不知何時將要升起的月將暮色撕扯到黑暗的邊緣,又冷又餓的我忽然好想遠方的家、好想奶奶做的飯菜。也想起了姑姑跟我說的一句話: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他人。我想到兩位老人先承受了兒媳的出走,接著是喪子之痛,苦難過後還有挑起撫養我的責任,我以前只想著自己是不幸的,卻從未想過他們的艱辛、勞苦以及他們所承受的痛苦。這樣想著,心裡一陣酸楚。也為我的自私羞愧難當。

我打了車往家趕,倏爾地,下起了雨,眼前的世界被封在密如蛛網的雨絲中。唯一一次,我忽然好想回家了……

近村時,借著車的燈光,我看到爺爺撐著傘站在村子的路口望著我回家的方向,我下車鑽進了爺爺的傘下,孤獨的心裡突然覺得有了依靠。

回到家,餐桌上熱過的飯菜用盤子蓋著,等得焦急的奶奶見我回來,如釋重負般迎上來,接過我的書包,問:“餓壞了吧?快,快來吃飯。”他們誰也沒問我為什麼這么晚回家,沒有一句責備的話。望著不斷給我夾菜的奶奶,第一次感到原來回家可以是那么溫暖,那么幸福。只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罷了。這么多年來。我是第一次這樣好好的看著爺爺奶奶吃一頓飯吧,突然感覺到一滴淚砸中了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這以後,我和同學們一樣盼望周末,一樣盼著放假,一樣的急著回家。在遠方讀書的我,終於懂得,在遠方的家中,還有我摯愛的“雙親”,有著距離隔不開那份深深的牽掛。

偶爾閒暇時從學校宿舍的視窗望遠方家的方向,總是能感受到至深的愛與最觸動心靈的感動。那裡,是家,更是親情的所在,給我無限力量飛向更高、更遠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