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你,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少年時曾胸懷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業。但在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後,現實讓你無奈,你不願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初識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後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與世無爭的靜謐的土地上,在吁陌交通的雞犬相聞間。我嘆你如何尋得這一方淨土,山也清麗,水也清麗;人皆安詳,心皆安詳。你欣然地右手執卷,左手牽壺,來往於這片山水田園間,微醉的身形挪移著,映在那些池竹稻麥上。壺中的可是那忘憂醒神的酒,讓你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無人懂的丹青妙卷,唯讓你不求甚解地會意去了其中的快樂?人世間沒有你陶淵明,可你到底身處天地間,身處那一片桃花源。

你憶起歸家的情景,歡喜與釋然寫在臉上,荒蕪的山徑,還依稀留著些一般不願隨流而去的松菊。仆童相迎,他們身後,還有你尚未更事的孩子倚在門邊。當然,還有使人敞懷的好酒在杯中靜候。你堅定地說:“隱,我沒有選錯。”

是啊,多少人試圖作出這樣的選擇,走出的又有幾個,出而不復人的又有幾個?心不夠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諸葛孔明也堅守不住那一畝三分淨土。卻唯有你,為那一壺一卷與世俗決裂,毅然把自己“關”了起來。隱,使你守住心而不動。世間紛擾,誘惑卻也不可避免。你當年無心而出山時,定不曾多想鳥倦飛而知還之日。可這日子來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時至今日,我依然仰視著你釋懷的神話,堅信著包容萬物而無染的心胸的存在。還有你的文章,隱退盡了鋒芒而泛著桃花源間的落英之芳與東籬黃花秋放之味的氣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個壺卷於手、坦然於胸、土灰掩面卻神采非常的你——陶淵明!

陶潛,也許你這一生的名聲也便是你一生的銘記,一生的宿命:你埋沒於世間滾滾風塵中,潛進那自樂的心靈家園裡。俗世尋不見你的神采,九泉卻掩不盡你的魂風。千百年後,你浮現於我面前,你,陶淵明,那南山下的採菊老人,卻似無意地攜走了我心間的一瓣菊香。

採菊東籬下,舉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見,唯覺香滿懷。

有心雲常在,倦飛鳥無從。

筆泄山野句,神醉酒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