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乎?實力乎?

一次作文比賽之前,某班語文教師再三叮囑自己的一位得意門生要好好發揮,爭取奪魁。然而那女生卻憂心忡忡,信心全無。原來昨天她吃河魚時扔魚骨測運氣、連扔六次,魚骨卻一次也沒豎起來。她感到這是出師不利的預兆,於是就垂頭喪氣了。

看了這段故事,大家一定會覺得那位女同學的作法,實在可笑,然而這並非個別的現象,而是一股不小的潛流。不信?只要你略加留心就可以發現,許多男同學在考試前不理髮,女同學在考試前不洗頭,有的則憑某種顏色的衣服“給自己帶來好運氣”.據說,以上做法是好靈好靈的。

看到這種現象,我不禁想說:要是我,根本就不會去扔魚骨。我們知道,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信運氣不如靠實力。

相信無形的運氣,相信一些無必然聯繫的禁忌,用不科學的方法解決矛盾,本來就是人格不完善的表現,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無知。它與社會上算命、看相、測字等迷信之舉是一樣的。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世上就沒有運氣嗎?不錯,大千世界充滿著偶然,當然也少不了機遇。西方有句格言說,成功的秘訣在於抓住每一個機會。倘若坐等運氣從天而降,那與守株待兔又有什麼兩樣?

現代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他是萬物之炅.而把整個客觀世界看作是不斷求索、不斷進取.從而不斷征服的對象。先進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曰新月異的科學進步,不僅使人類在物質上睥睨一切,而且開始從無知,迷信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來。如果說,古人面對未知會感到惶惑與敬畏,那么,未知世界對現代人來說卻意味著一種激動人心的誘惑和挑戰。這是現代人的氣魄.現代人的自豪。

有人會問,既然你並不否定運氣的存在,那么,對之採取“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態度,不是更穩妥嗎?也許是這樣,但切不可忘記,問題不在於是否承認運氣的存在,而在於你看問題、做事情的角度和出發點。試想,如果你在考試前抱著這種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態度去扔魚骨,當然希望它能豎起來、倘若如願,固然好;倘若沒有呢?你那“不可不信”的陰影會不會影響你考試水平的正常發揮呢?

魯迅先生曾譏笑過那些一定要看到百分之百的“吉兆”之後,才雄赳赳地去“革命”的人.認為他們連賭徒都不如,因為即便是賭徒也不會在穩操勝券之後才去下賭的。這個比喻,也許會對豎魚骨的同學有所啟發。指望魚骨顯靈,即使碰巧成功一次,它也終究不會長久;而一遇失敗,不是先問自己是否盡心盡力,而是怨天怨地。這就容易本末倒置,導致放棄自身努力,越不努力越不會有好成績,形成惡性循環。

運氣救不了你,如同守株待免救不了獵人一樣。如果現代中學生還用此類舉動來自我捉弄,豈不是個苦澀的幽默?

同學們!拋棄那些神經衰弱的幻想吧,只要扎紮實實把基礎打牢,你就會從心裡說,信運氣不如靠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