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贊

古代人們夜晚照明除了用火把和火堆,還會用蠟燭。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那么火把和火堆就是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外加有幾率燃燒了別人!蠟燭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蠟燭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當它們被點燃時,就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了。也許會完全被燒光,也有可能在中途就被人或被風吹滅,等待著下一次任務的到來。人,也是如此。

當今社會中,無數的人奉獻著自己,只為他人的成長。比如父母,奉獻自己,為子女著想;比如老師,奉獻精力,給學生傳授知識,提高成績;比如工人,奉獻著體力,冒著危險,蓋起了一棟棟大樓。他們都具備蠟燭一般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電燈發明之前,蠟燭幫了人們很大的忙。晚上,人們都要用蠟燭來照明。亮光雖小,但是安全。買不起蠟燭的人,就像匡衡一樣鑿壁偷光。包括孔明燈,都是用蠟燭點亮的。當發明了電燈後,人們依然要用到蠟燭。晚上停電,就會用到它。人們前往地下探險、考古,蠟燭成了必需品。因為蠟燭燃燒時需要氧氣,當氧氣不足時,它會自動熄滅。還可以用它尋找上風口,從而找的出口。

人們把燭光比作生命,當風吹向燭光時,表示人遇到了困難。如果燭光沒被熄滅,代表人轉危為安。這是許多電視劇、小說喜歡用的比喻。然而燭光不可能一直燃燒著,總有熄滅的時候。

燭光象徵著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精神和生命。請我們花一秒為燭光點讚吧!為那些有著蠟燭般奉獻精神的人點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