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魯迅

魯迅是誰?

周令飛在魯迅老先生去世的七十紀念日裡,提出這樣一個尖銳如同匕首的問題。

是啊,魯迅究竟是誰?

想必每一個中學生心裡的魯迅,都約摸是一個眉目清冷,臉色嚴肅,有幾分凶神惡煞的民國文人模樣。仿佛是那樣一個動盪黑暗的世界裡唯一尖銳刺目的光,這一切是教科書能夠給予我們的全部印象。而那真正有血有肉,大笑怒罵暢意人生的老先生,似乎早在被神化的光芒里逐漸黯淡。

我們所當記住的,不是那個被長期的填鴨模式的教育所定格的空殼,而是真正躍動的,引領一代又一代人的靈魂。那個在燈光模糊里提著筆默默憑弔劉和珍君的,皺緊眉閉緊眼的,神色間似有幾許傷感縈繞的魯迅;那個在喧譁的北平城裡,剛結識了許廣平先生與其笑談風聲的魯迅;抑或是明知前有官兵後有特務的危險,卻仍光明正大地直赴追悼會的魯迅;甚至還有那個狼狽地躲避國民黨特務搜查而逃進上海租界裡,卻仍帶有幾分閒情逸緻同茶館裡的外國人談天說地的魯迅。

他肅立於人群中,仿佛在險濤惡浪里逆流而上,望著前方楊杏佛的遺棺,在用生命沉澱他民主自由的信念。他抿著茶,唇邊蔓延著淡淡的微笑,即使額角早已汗珠滿布,卻仍有淺淺一笑山雨欲來未將辭色的堅勇……

這般的魯迅還有多少人記得?教科書永遠不是歷史,幾行短短的介紹草草概過傳奇的一生,也令那個真實的魯迅蒙塵。只是虛幻的光陰之影,卻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心懷虔誠。縱然光輝值得展現,然而當其過分泛濫,就會成為不切實際的完美謊言。好比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是一種褻瀆。真實才最是有價值,會犯錯誤的,會哭會笑的,有是幽默的,偶爾自鳴得意的,無意做詩人卻每臻絕唱的魯迅,更令我們感到親切。

透過歷史風塵,以人性的標準重讀魯迅。不是只有那個孔乙己背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魯迅才能夠被銘記,而那個因為煩惱與“崇洋媚外”之說將鬍子修成一字形狀的真實迅哥兒更值得我們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