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那失落一地的憶

時光,是散落的珍珠,是捻碎一地的念。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給回憶;流失的時光,留下的永遠是慨嘆。我們無法回到過去,過去的已經過去,再也無法回來!

--題記

歲月匆匆,時光荏苒,多少記憶,在一陣喧囂之後會變為沉寂,正如,剛剛過去的節日的氛圍,不知不覺間,隨著時光的腳步在漸漸遠去。那些難忘的日子,總是夢繞魂牽,在心中留下了依依不捨的情結。尋著記憶氣息,誤入夢的縫隙,仍能看到昔日斑駁,繁華的痕跡。北國的春季好像慵懶貪玩的孩童,還在酣睡不願醒。我翹首期盼那春天的芳蹤仍不見信影,天氣預告中傳來令人扼腕的訊息,怎一個“冷”字了得!舒緩心情,整理情緒,發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慨!

站在春天那個季節的端點,凝眸,總有那一幅山花爛漫的期盼,總能喚起一川菸草,一帶秋水,望斷隔岸那瞬間美麗消逝的慨嘆。不經意間,翻閱那泛黃的日記,看著寫滿雨露風雪的記憶,如同清風明月般的神秘與飄逸,感嘆來去匆匆的歲月,霎那涌動的思潮,無論這樣挽留,都無法記錄拂袖而去的歲月,無力承載辛酸苦辣的回憶。經年裡,歲月的身影撲朔迷離,亦夢亦幻,即使我再努力,也無法將你攬入我裹挾著溫馨的懷裡……

慨嘆之餘,感嘆這時光是公允的,它不管你是誰,都一樣對待。但同樣的時光,卻給人一不一樣的收穫。有人在時光里耕作,有人在時光里慵懶的沉睡。歲月如梭,韶逝。蔣捷也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待大夢醒來,耕作者有耕作者的收穫,沉睡者有沉睡者的回報,除非天命注定,運氣太差,否則、定是天道酬勤。

少時不知勤學早,老來方悔讀書遲。年少輕狂時、讀朱自清老先生的《匆匆》,看他寫到:洗手的時候,日子從臉盆中流過;吃飯時,日子從飯碗旁流過;發獃時,日子從指尖流過……那時的我,不懂其中的意味,不知其中的深刻內涵,只覺得老先生的文章很優美,語言很形象,當時對老先生那種對時間的吝嗇、憐惜感到不解。那時、甚至是青年時,也會感覺自己擁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任自己揮霍。但對他那篇《荷塘月色》描寫的意境,至今仍在我腦海中留下靜謐、優美,清麗曼妙的美好畫卷印象至深。今翻出來現再回頭體味朱自清老先生的文章,感同身受,另有一番體會,只能羞愧於自己少年時的輕狂無知,悟出了朱自清老先生對時光流失的恐懼、愛惜和感嘆。

日子在不停的一頁一頁地翻著,季節在一季一季的轉換,我在這寂靜無聊,空虛寂寞中消磨者自己意志。頹廢時,總是為自己的行為尋找著種種藉口和合適的理由,辯護著自己虛度光陰的無奈和困惑。不屑任何人的理解,萎靡不振,頹廢消沉,消磨時光,親手剪斷自己的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動的,不僅是你身體裡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時間。怎知這時間不會停下來等待你的覺悟,等待你的甦醒,等待你的悔改。不禁想起“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百年明日有幾何?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學會了習慣等待,讓那無情的日子任意從自己的身旁溜走。日子也好像在和我們開著玩笑,它悄然的來到我們身邊,又悄然的偷偷溜走。那些往日裡的憂愁和悲傷,在逝水流年的滌盪下輕輕的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靨在記憶深處卻日久彌香。在這樣的歡笑中,自己漸漸的麻木,自己漸漸的消亡,生活的浪濤,滌磨去了年少懵懂的稜角,更不見了年輕時的勇氣。我們慢慢的習慣了等待,在輪迴中不知不覺的站回等待的原點,不知道這樣的等待是否會有一個圓滿的答案?這樣的等待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許多美好的東西在等待中錯過,期許著美好幸福,在失去後幡然醒悟。其實、等待,觀望是惰性的體現,是庸者的哲學;等待本身就是一種可笑的錯誤!

面對飛逝的時光,我們更多的是回憶,懷念,感嘆。我們懷念過去,是因為過去的時光里包含了我們已經失去的東西,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無法回來。正如一位朋友說的好:過去的、回不來。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書寫一個全然不同的結局。失去童年,可以保留童心;失去青春,那就煥發精神;愛情枯萎,那就以愛待人;事業不逮,力求做人做事的完美心態,這何嘗不是對待時光、對待人生一種良好的心態。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歲月的腳步誰也無法阻擋,光陰的逝去你更無法挽留。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給回憶,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過去的也不會再回來。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場都是現場直播。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驀然發現,原來的完美已經漸漸老去,逝去的美好只能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再也無法重寫昨天。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本書,翻開那蒼涼的扉頁,塗抹了不堪回首的以往,那么下一頁我們該如何書寫翻閱?

誰都不想放手時間,但時間卻無情地鬆開了我們的手,悄然而去,再也不回頭……總是想、人生要么活的精彩,要么就是平淡。精彩也好,平淡也罷,既然我們掙扎著活下來了,就應讓自己的每一步都趨向輝煌,珍惜那寶貴的時光。在時光面前,最好的是,不要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