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的處處風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河北省阜平縣大派山下的大沙河畔。

大沙河發源於山西省靈丘縣冉莊和繁峙縣的白坡頭。阜平境內的河流屬河北大清河水系的南支沙河,古稱派水。河流從西北向東南橫貫全縣。還有五個支流(胭脂河、北流河、鷂子河、板峪河、平陽河)匯到一起,聚集到今天的王快水庫,形成了一湖碧水,像一塊巨大藍綢平鋪在太行山間。大沙河為常年河,流域內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縣內多年平均徑流量為5.68億立方米,80年代後大為減少。縣內流域面積為3440平方公里。兩岸灘地4萬餘畝。沙河水質為重碳酸鈣型水,酸鹼度(ph)在7.4-8.5之間,呈弱鹼性;礦化度為179--348毫克|升之間,屬於好水,適用於人類生活用水、農田灌溉和畜禽用水。

平時的大沙河,水流平穩,緩慢流暢,不驚擾勞作的農人,不理會兩岸的鮮花、莊稼、草木熱情挽留,一路歡歌向東而去。偶爾大沙河也咆哮,比如,1963年的洪水淹沒了上千畝良田,曾引起人們的狠怨。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水力發電、引水上山,水產養殖……大沙河將會更好地為家鄉人們做貢獻。

兒童、少年時代大沙河是我最愛的地方,那美好的時光,那游泳、戲水,摸魚、撈蝦,野炊、娛樂,納涼、學習……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讓我魂牽夢縈:

春天,萬物復甦,沙河兩岸花紅柳綠,鶯歌燕舞,大地上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如果一個人悄悄地在河邊散步,會別有一番風情,靠近岸邊的水草,有時能看見棲止的小蝦,伸著纖長的觸鬚,依著水草清清搖曳,似乎已進入夢鄉;河裡的野生草魚則藏身於更深高恆遠處那裡水草茂密,輕易不現身,但忍不住要吐泡泡“玩”,圓滾滾的氣泡搖搖地上來一個,又一個,大泡下面是大魚,小泡下面是小魚;也有可能是只老甲魚,拖著厚厚的裙邊,在幽幽的底泥起身,準備悄悄地爬上來,河岸邊也有肥美的河螺,令行動遲緩的它無限嚮往並且充滿激情……;記得是小玉姐姐教的我,折一節岸邊的柳枝,擰下皮來,做個小笛,吹個小曲,也是蠻有樂趣的事。

夏天,酷暑逼人,吃了摘來的大西瓜也不解暑了,於是,孩子們紛紛跳下水去,在水中嬉鬧起來,打水仗、比游泳,這些都是孩子們最愛玩的遊戲;記得二牛哥知道這裡“奇貨可居”,領著我們拿著笊籬、小盆,在石縫中摸小魚,撈小蝦,不一會兒就是戰果豐碩,便開始野炊(那燒烤魚蝦的美味,至今難以忘懷)。村姑們也喜歡結伴在河邊洗衣裳,邊洗、邊嬉笑、玩耍,洗衣姑娘悠揚的歌聲“沙河畔的姑娘美如水、大派山的少年壯如山……”,使這如詩如畫的境地更有風采。

秋天,大沙河水變得更清了,片片黃葉漂浮其上,好似一葉葉即將遠行的小舟。我和發小們常到到河邊玩,撥開小河面上的黃葉,從河水裡去尋找自己那憨態可掬的樣子。在河畔田地里收穫的農人,小息時用清涼的河水洗一把臉,看一下喜獲豐收的笑容,也是一件快事。秋天也是垂釣肥魚的季節,在河邊樹蔭下悠閒地垂釣的老翁,往往滿意而歸。冬天,在那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季節,有一次二牛哥哥領著我們在河面溜冰,他一會來個展翅欲飛的蜻蜓造型,一會兒來個金雞獨立,引來陣陣喝彩;我也跟著學,只聽“撲通”一聲,剛才趾高氣揚的我,因站立不穩一下子摔倒在厚厚的冰層上,引來發小們一陣哄然大笑……

大沙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大沙河,是母親河,她用乳汁澆灌著兩岸的沃土,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瓜果、菜蔬……養育了我們一家家、一代代。可惜的是,那香甜可口的紅線稻米成了我們永久念想。我喝的是沙河水,吃的是沙河畔的糧,燒的是大派山的柴,是母親河哺育我成長,我就是大沙河的一杯水,大派山的一棵樹,我熱愛這塊土地,就像詩人艾青的詩句“為什麼我眼中常含著淚水,因為對這大地愛得深沉”。

大沙河一年四季風景各異,風光秀麗,令人讚美。她,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永遠在我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