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和孔乙己之死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之死范進和孔乙己都是受科舉制度毒害的人,孔乙己是一輩子沒有考上而范進是很老了才考上,雖然是兩種結果,卻是讀書人必然的兩種結果。

在《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很窮但是自命清高,總是自欺欺人地用自己“讀書人”的身份來嘲笑短衣幫,然而短衣幫同樣嘲笑他。孔乙己作為一個“讀書人”,一生夢寐以求的是金榜題名、飛黃騰達,然而他只是活在自己的夢裡,總想著只要有一天中了舉,便可以高就,從不想現在如何營生,所以造成了他的悲劇,這個悲劇的原意其一是他自己好吃懶做,其二就是科舉制度。范進則是一個平常飽受欺辱、積累了大量的考不上經驗,成了自卑的人,與孔乙己完全不同。而且他在別人叫他回家說他考中了的時候,他很淡定,然而就是因為這個,導致他後來得知自己確實考中了的時候昏倒了。

整篇文章雖然沒有什麼悲劇的氣氛,卻表達出了科舉制度打造了一系列人與社會的悲劇。范進中舉的前後,鄰居對他的態度是截然不同,這反映了封建時期科舉制度造成的等級森嚴,這與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折致死是一樣的。范進在文中的前部分像是個老實人,但是後文從范進巴結鄉紳中發現范進其實也是深入官場,了解這些統治者的心理,范進看樣子考舉人考上考不上都不在乎,但是他心理一直都在盤算:如果考中了會怎樣。孔乙己也是這樣,不過他為人處事沒有范進那么圓滑而已。

范進和孔乙己本身也是一組對比,范進是通過科舉制度爬到了民眾的頭上,成了統治者,而孔乙己是一個從科舉考試的制度雲梯上跌了下來的“小丑”。其實他們的出身都差不多,都死一介書生,都是十年窗寒苦讀,只為金榜題名,有考上去的就是統治者,回頭欺壓這些以前和他(她)以前讀書的窮書生,這就是封建科舉制度下的一個殘酷事實。孔乙己和范進都生活在一個世態炎涼、等級森嚴的社會,家境也差不多,而范進有實力而未曾施展,孔乙己確實迂腐且不學無術。

因此范進和孔乙己並不是都應該被侮辱。《孔乙己》和《范進中舉》都是用輕描淡寫、漫不經心的口吻描述悲劇的,這也顯示出那時候,人們也已經習慣了這個社會,從而對此沒有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