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庭蘭

胡庭蘭,字伯賢,號相江,增城市荔城街胡屋坊人。22歲中解元,7年後考中二甲進士。後縫倭寇入侵,胡庭蘭率軍抗倭,九戰九捷,殺得倭寇抱頭鼠竄。自此,他的功績載入史冊,成為了民族英雄。但胡庭蘭本是文官出身,為何又能戰功彪柄、名留青史呢?正史並無記載,野史亦無流傳,但民間卻有傳說。

胡庭蘭青年時受聘到龍門縣教書。因每次到龍門需在正果歇息,常與正果寺主持談論詩文,因此兩人志趣相投,成為忘年交。一日,正想到寺內拜訪主持,在寺院門口遇見一個骨瘦如柴,身披百衲麻布僧衣,手握枯藤拐杖的苦行僧。此人雖瘦骨嶙峋,雙目卻炯炯有神、目露精光。胡庭蘭見此異人即上前與其交談,兩人相談甚歡,十分投緣。後來,每逢胡庭蘭到正果寺,都與此僧相聚,天南地北無所不歡。

一年後,苦行僧親自登門拜訪。胡庭蘭熱情款待,兩人相談至夜,依舊秉燭夜談。苦行僧突然發問:“你我認識已有一年,我看你為人正直,天資聰穎,富有才華,將來必會大有作為。我畢生所學甚多,但不敢輕授與人,怕被壞人所用禍害蒼生。但我已年市以高恐後繼無人,我想將我所學傳授與你可好?”胡庭蘭與他交往已一年,知此人絕非常人,當即跪地拜謝。苦行僧扶起胡庭蘭仰天一笑:“我此生無憾也!”。

此後,苦行僧傳授胡庭蘭一套招式奇絕、招招致命的拳法,並囑咐胡庭蘭莫輕易示人。胡庭蘭謹記囑咐,只有在夜深人靜時伴著月光苦練。因此練就一身技藝。

三年後的一日,苦行僧對胡庭蘭說:“你我緣分已盡,我也沒什麼可以教你了,希望你謹遵教訓。”胡庭蘭大為不捨,苦苦挽留。但苦行僧去意已決,從懷裡拿出一本發黃的書,說:“此乃千古奇書《鬼谷子》,你好好研讀,日後必有大用。我遊歷東南沿海時,倭人常常侵擾,日後必成大害。你日後若有機會,一定要報效國家,除倭安民。”苦行僧離開了,兩人再無相見。

明朝嘉靖三十五年夏,胡庭蘭任福建提督學政。嘉靖三十八年夏,倭寇入侵福建。胡庭蘭率軍抗擊,後與戚繼光的“戚家軍”並肩作戰,九戰九捷,一舉蕩平福建倭寇。此間故事甚多,在此不一一言表。後在雲南任整飾兵備僉事時平定叛亂,使滇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

胡庭蘭為官三十年,不貪一文,不染其軀。胡庭蘭卸任回鄉講學鄉里,育人無數。但身上絕技卻因未覓合適人選而失傳,甚為遺憾。

胡庭蘭的一生赤膽忠心、保國為民、文武全才是我國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