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完成作業,我第一次來到了不知名的大鐘亭。

說起大鐘亭就不得不說鼓樓。清晨,悠揚的鐘鳴開啟了新的一日,傍晚,沉鬱的鐘聲結束一日的辛勞。晨鐘暮鼓,是千百年生活的規矩。在南京我只知曉有一個鼓樓,還未聞有一個大鐘亭。若不是這次活動或許我永遠也不會有這樣的收穫吧!

從捷運出來,第一高樓紫峰在那兒矗立著,天灰濛濛的,沉沉的霧霾給大廈帶了頂帽子。邊上車水馬龍,耳邊全是車聲混著人聲帶著些莫名的噪音一下向我的聽覺神經衝刺過來,要不是早已適應了這繁華的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此時的我或許早在病床上臥著了吧!

鍾亭被鱗次櫛比的高樓圍著,與周圍那些現代的建築“交相輝映”,被這么一襯托書上說的“其建築面積之大國內少見”大相逕庭。繞過幾條小街,大鐘亭就在那兒了,遠遠望去,沒有故宮的氣勢,也沒有蘇州園林那樣獨特,在那裡顯得有些孤獨,有些無助。

順著石子路穿過一個走廊,鍾亭就在那兒了。就是一個轉變,那喧囂的城市仿佛消失了,耳邊有了幾聲“啾——啾——”的鳥啼。一條素樸的小路彎著通向小公園裡最高的建築。剛下過雨。路是濕的,幾塊山石隨意放在路邊,一條不足一米寬的小路周圍的花草成群,不禁讓人想起那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花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周圍多靜!風吹拂在耳,雖是深冬但那風仿佛給了一絲暖流,邊上便是那現代化市中心,可這裡卻還停留在那五百年前的時空,邊帶著我的心走了。這裡一切的聲音都來源於自然,一切都是靜靜的。我不知該如何形容它。那種靜,讓你覺得就在你身邊,但又可望而不可即。那種靜不比“會當凌絕頂”時,山間毫無生機的死一般的寂靜;那種靜也不是課堂上,會議時沒有人說話那種安靜;那種靜也不似一個人走夜路時,在黑暗的籠罩下的寧靜。那是一種有生機的靜,那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靜,那是一種讓你有想在這兒安度晚年的靜;那更是一種屬於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靜。我被這種靜打動了,她靜得讓我難忘,靜得讓我的心也歸屬於她了。

走進鍾亭,不大的亭子被一口大鐘塞得滿滿當當,十多公分厚的鐘壁,那悠遠而沉鬱的鐘聲定曾響徹過這座古城。留在了人們的腦海里,亘古不變。

最後用句詩來結束這次“靜”的旅行吧: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