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紅燒肉

紅燒肉是每個家庭主婦幾乎都會做的一道必備家常菜,具體做法也是隨地域不同而千變萬化,有南繁北簡之勢。可以說一千個主婦做的紅燒肉就有一千種不同的味道。而我,卻近乎固執地認為媽媽的手藝最棒。

紅燒肉,顧名思義,做法便是“紅燒”,而“紅燒”則非用醬油不可,醬油,奠定了它的基本色調。且說我心目中上等的紅燒肉吧,外表一定要具有“肥肉剔透、瘦肉色濃、整體醬色”之特點,媽媽的紅燒肉,乍一眼望過去看見的便是那類似紹興醬菜的醬紅,細看卻又能分出許多層次,從深紅至淺紅,從厚重到晶瑩,從“濃妝”到“淡抹”。一盤家常小菜,就這樣被母親賦予了最初的軀殼---------形與色。

光有“身體”固然不夠,更重要的是“靈魂”。

此菜做法可繁可簡。繁瑣,可加幾十種香料文火慢燉幾小時成為進階---------東坡肉;簡單,只需放入濃油赤醬紅燒便可出鍋。媽媽的做法,恰於這兩種極端之間。

菜市上買來的新鮮五花肉,一定要帶皮且肥瘦相間風味最佳。洗淨,放入小碗加入一些佐料醃製做“打底”,製造出略鹹的底味。入鍋倒醬油小火慢燉熟至七八分,在這個時候,經驗告訴媽媽,加入少許冰糖進一步著色,幾瓣陳皮提升口感清甜所得風味最佳。繼續蓋上鍋蓋燉到如朱古力般入口即化方可出鍋。雖可以開高火速熟,但因火候難控,媽媽並不會採用。

出鍋裝盤,肉塊已然褪去那份生澀,轉而變得如果凍般誘人,且具有了果凍不具備的迷人醬香。托著盤子稍一顫,它們便左右搖擺。這道菜不僅考驗端盤者技術,也挑戰食者的筷子,因略不注意,肥嫩的肉塊便滑下了。我總是把它們扒拉到盤邊啃食。入口,肉皮略帶韌性,軟糯且彈牙,肥肉肥而不膩,轉眼便化為滿口鹹甜充溢口腔的各個角落;瘦肉而不柴,被佐料染了濃郁醇香,上鄂稍用力就變成絲絲纖維平鋪舌尖。我細細回味這紅燒肉,仍覺“余香繞舌”口齒生香。縱然狼吞虎咽也難掩那獨特的風味。

每次吃紅燒烤肉,我總會想:為什麼紅燒肉這道小菜在歷史流傳中有無數人鍾情於它?或許,人們鍾情它便是因為那千變萬化卻不離其宗,如同鄉味,可人之味。相信長大後,不管我走到哪,走多遠,“媽媽菜”的滋味總能勾起那些美好的回憶。

作者:鄭琪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