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人生

人,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當置身於一座老舊的渡口時,終讀懂了紅塵,也讀懂了自己。

最美的人生之旅,當屬一路播撒著簡素與散淡了。如此精彩到極致的人生,也將是人們一生的祈求並為之內外兼修。

動若清風,靜若秋水,才會迎來“兩耳聞事心不驚,意納萬物且自明”的狀態。視紅塵萬千浮華如煙雲,入心而不擾心。無論隱居深山大川,還是淺居摩天大廈,都可收放自如,永葆身心的平和與散淡。金榜題名,抑或名落孫山都是一種形態,都是一種存在,不喜也不憂。

那些徹悟了的高僧大師們,歷久修為,也許才會如此:境融萬物,意通山水,且行且歌。

可,平凡的你我,與此境甚遠,甚至遙不可及。近年偶聞,一些飽嘗了燈紅酒綠的“星”們,終厭倦了人生的繁複與喧囂,便不惜拋下紅塵種種,剃度出家,尋找一處靜謐,去安頓疲憊的心魂。雖踏上修悟之路,可有些紅塵舊事,也並非可放得下。

人生之旅,不可在一個驛站逗留太久,否則會身心厭倦。之初,燈紅酒綠,歌舞昇平,不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么。其實,歲月是需要安靜的,人生是需要淡然的。因此,之初所追求的便成了一種紛擾,一種厭倦和疲憊。因此,對靜的期望,隨著生命的延展,日益強烈和渴求了。一如飲食,山珍海味是用來嘗鮮的,而只有五穀雜糧粗茶淡飯才是長久的。

歲月無常,人生也無常。大多數人,難以先知自己的未來,只能隨波逐流,因為我們無法做到極致的清醒,無法保持一塵不染。這就要人們持續的內外兼修,才能保持靈魂的高尚與聖潔。

“人至察則無友,水至清則無魚”更有人持守“半醒半醉”的人生觀。“察無友,清無魚”固然彰顯了一種生態。但我還是覺得,是否多少有些頹廢呢?我一直相信,清正的人格,總會不乏朋友的,清澈的池塘也總會魚兒成群的

生態,多半是繁複而不是單一的。可人生之旅也並不是束手無策,不可遠離紛擾的,只是非心正意明者不可為罷了。一旦靜心將繁複梳理,正視繁複的本真,眼前的霧霾就會遠去。即便是深陷濁流,亦可找到安放心魂的渡口。

人生能活得精彩到極致,是素,是簡,是淡。大彩不艷,大愛至簡,也許就如此。當人們歷經了荊棘溝壑,滄海桑田後,就會孕育出淡泊的心境,簡約的情懷。讓心魂得以明徹,讓智慧得以萌生。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萬物之情皆有其通性,當一個人能夠透過紛呈的世相,探知到其內在的本源時,那種真正大徹大悟的心境,便是素,便是淡。”大漠為盤沙為子,只要持守心靈的清澈,打破狹隘的局限,融萬物之資源,便可隨心布局,無不能而為之。

物境也心境,縱橫古今,凡叱吒風雲的智者,無不是首修其心的。唯修其心則可意明,意明則萬物清,這大約就是人生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