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我一直以來都沒有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其中原因也有許多。

在國小時就聽聞垃圾要分類處理,那時回家我就立刻準備了四個垃圾桶:回收垃圾桶、廚餘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並且十分鄭重地告訴父母和弟弟,要他們照扔,可是弟弟年幼,總是瞧也不瞧一眼就亂扔,這使我十分惱火,跟他講得口乾舌燥以至於大發雷霆,他也不改,倒是問我:“為什麼要垃圾分類?”我說:“保護環境!”他又問怎么保護,我就有點答不上來了。這且不說,後來發現有害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總是空的,無奈只好撤了,免得媽媽說“占地方”。於是便只有兩個什麼也不是的垃圾桶了。

另一方面便是扔垃圾時是扔在社區的垃圾車裡,我就發現分好類的垃圾又是雜亂的了,清潔工不可能會再把它一一找出來再分一次吧。這是很殺積極性的——自己好不容易分的垃圾,又混在一起,不是白費力氣嗎?

直至現在,已經很久沒再垃圾分類了。在一次垃圾分類的活動中,我才了解將有害垃圾分出來可以減少垃圾中的重金屬、有機物污染、致病菌的含量,也可以利於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減少水、土壤、大氣污染的風險,也明白了其重要性——現在已開發國家都極為重視垃圾分類,特別是美國和日本,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習慣,在日本,已把垃圾分到44類,並計畫2024年實現。而在中國,僅僅是分四類,又有什麼難的呢?我們不僅要了解垃圾分類,更要去踐行到底。不能只是一種宣傳、一種口號,我們都是地球人,有義務從自身做起,並帶動大家一起做。用舉手之勞,來保護地球。

我要以此為小小的護身符,給地球戴上,減少一點我們對它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