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與時俱進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也就是教育的競爭。因此,教育的戰略地位顯而易見。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發展道路,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留下了極為輝煌的一章。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的時刻,我們緬懷毛澤東同志光輝的一生,重溫毛澤東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對我們當今的教學改革實踐,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無論是在硝煙瀰漫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百業俱興的和平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都極為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事業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個革命事業的一條重要的戰線。毛澤東認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路線中的一條必要的和重要的戰線。教育是傳播馬列主義、培養革命骨幹的重要陣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眾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論,才能成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強調教育要為革命戰爭服務,要“根本改革過去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制度”(引自《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改革教育的舊制度、舊課程,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制度、新課程”(引自《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歷史跨過了一個世紀,當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們要進一步發揚毛澤東同志一貫重視教育,始終把教育作為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手段的優良傳統,深刻領會鄧小平同志“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黨的十六大要求,與時俱進地進行教育改革。

目前,我區國小一年級語文已全面啟用二期課改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的關鍵是執教老師的理念是否與時俱進。我聽到個別一年級教師擔心怎么教得好這本教材。我希望他們將這種擔心化作實踐的動力,通過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思想是指導行動的指南。相信這樣的教改實踐,會培養出一批骨幹教師。因為,我深深感到,優秀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過程,都伴隨著教改的實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