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下五千年》有感

第一個讓我知道祖國的,是五星紅旗;第一個讓我知道共產主義的,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而第一個讓我知道中華五千年歷史的,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

在我九歲生日那天,媽媽送給我一套《上下五千年》。我翻開它,就好像面對著一個洶湧澎湃的大海,歷史的浪潮滾滾而來,民族文化在這裡集聚,民族精神在這裡顯現。

這本書是由原教育部副部長,著名的教育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林漢達先生編寫了部分篇目,並確定了《上下五千年》這一膾炙人口的書名。遺憾的是,他在文革的動亂歲月中去世。粉碎四人幫後,曹余章先生續完了未寫的部分,並對林先生的遺稿作了整理和補充,使此書成功出版。《上下五千年》記載了從盤古開天闢地到辛亥革命勝利前後五千餘年的歷史。

翻開第一頁,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接著,堯舜禪讓,大禹治水,夏啟即位,建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少康復國,二十年天下太平,商湯滅夏,暴力國君秦始皇統一天下,建造了世界奇蹟長城。

通過看《上下五千年》,我知道了中國歷史朝代有:先秦:夏、商、周;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為此,我還學會了一首朝代歌。

唐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唐宋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地王休。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包拯鐵面無私》:包拯是廬州合肥人,生於公元999年,他二十八歲時考上了進士,開始做官,後來一直做到了開封府知府、樞密副使。

包拯很會審理案件,而且執法如山、鐵面無私。他在廬州府做官時,有個親戚犯了法,告到官府,包拯依法處理。這樣一來,本想利用他做靠山的親友,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了。

包拯處處奉公守法。他曾在端州府做過知府,那裡出產一種石硯,名叫端硯。端硯石質堅實細潤,雕刻精美,是名貴的工藝品。以前這裡的地方官借皇帝進貢的名義,乘機搜刮,奉承權貴大臣,比進貢的數量多幾十倍。可包拯只收繳向皇帝進貢的數量,自己一塊也不拿。大家看到他這樣清廉自守,十分敬佩!

這個故事可見包拯的清廉剛直,能受到人們長期以來的讚賞。

《上下五千年》中還有許多故事,如《神農嘗百草》《密謀沙丘》《朱元璋建立明朝》它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激發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有興趣的讀者可買回來看看,了解五千餘年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