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

假期媽媽給我買了本《吹著小哨前進》這本書作者梅子涵。他是著名作家他的故事經典,優秀,講著文學裡的高度,還講著童年,講著長大,很多的人歡喜,落淚,大家稱他是一個詩意的演說家。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片就是《十三歲的故事》因為我很快也將踏入十三歲。

這篇作品以“愛”為主線,卻沒有大聲喊出,只將“愛”字或藏於點滴之間或藏於心底……我喜歡文中的一些片段:十三歲的故事已經被說得太多了。多到什麼程度呢?多到就和十二歲的故事一樣多,也和十一歲的故事一樣多。

十三歲的時候,我有力氣了,我幫外婆買米扛米,也幫媽媽扛腳踏車。腳踏車扛在肩上下樓,走得瀟灑自若,耀武揚威。樓里的人看見總說,又幫媽媽扛腳踏車!這是一句聽了讓人很神氣的話。媽媽買了一輛腳踏車,每天騎著去上班,可是她剛學會,不敢騎,不會上車,不會下車,騎在路上搖搖擺擺。我奔在媽媽的左側,這樣可以擋住別的車,讓媽媽覺得沒有危險。我對媽媽說:“媽媽,別緊張。”“慢一點。”,“媽媽,扶好龍頭。”我背著書包。書包在屁股上一跳一跳。那時,我看不見自己,只顧著在跑;只顧著保護媽媽;只顧著看媽媽的車有沒有搖晃。只顧著均勻地呼吸,不讓自己上氣不接下氣;只顧著看柏油路面在急速地往後退;只顧著看又跑了一站,又跑了一站…… 

我扶住了車,媽媽下了車,她推著車進了廠門。然後,她又走出來。她遞了一個饅頭給我。她每天都托門房的師傅幫她買一個饅頭,給我課間的時候吃。我奔了很長的路,她怕我會餓。

我把饅頭放進了書包,又開始往學校跑。我沒有說“媽媽再見”。媽媽也沒有說“謝謝你兒子”。我們不說這些話的。看了這片文章使我體會到母子之間的愛,我也想對我的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了,我知道您洗衣做飯為我和弟弟的一切生活的勞累,我可以幫你收拾房間,收拾飯桌刷碗,幫您捶背。我可以放學自己回家,您不要再接我了,我也可以幫您看著弟弟,媽媽我愛您。您要多注意身體,女兒有做錯事的時候請您別生氣,我會慢慢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