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家書》讀後感

看完前幾篇,不得不說幾句話。沈從文確實是個大文學家,他的《邊城》是二十世紀數一數二的中文小說。可是他的書信顯然不是二十世紀最好看的書信,即使帶上“之一”也不行。

在信中,面對家人妻女,沈從文只不過是一個閒話家常的普通人,柴米油鹽,醬醋茶湯,其命運隨周圍的政治秩序而搖擺;其文風像其個性一樣含蓄而不事張揚,幾乎不見任何質疑、惶惑,只是一種樂天安命的態度,仿佛是一副得過且過而不便盡力爭取的樣子。

“內江出糖,地方又出廣柑,根據我們近幾月經驗,用桔子皮切成細絲,把它煮漂四五次,去盡苦水,再煮爛後,再加白糖煮(內中加點點鹽,不要多),到後即成桔皮醬,塗麵包饅頭都極好(也能治咳嗽),虎虎小時即是欣賞者,你們原料方便,不妨試煮點給紅紅吃。照我們經驗,相當省事,省費,比買的罐頭好。我們已作過五六罐,也還可以加點點有酸味的果子,如酸梨子等。之佩吃辣子有了進步嗎?買得出辣椒末,或試為寄半斤來。我們靠一瓶牛角椒(幾年吃不掉的)慢慢的加在菜蔬中,居然快吃完了。今年這裡能經常買柿子青椒,乾紅椒不上市。各種果蔬甚多,只不能吃牛肉,可能內蒙古來源暫時斷絕。水果多而不貴。”書中有許多比這還要瑣碎甚或無聊的描寫,對日常生活點滴的注意,達到了女子般的細心程度。同時一種風致自筆端涓涓流出,這又和周作人的散文風格很像了。

由此觀之,如果在現實中能夠和沈從文對話,不一定妙趣橫生,但談笑間一定不會顯得枯燥無味的,因為他對生活的體悟總是那么細膩而深刻,有時候會在平凡中釋放出一絲淡淡的雅致,談著談著你會有一些意外的發現和收穫,不多,但是很值得花整整一下午的時光聽他閒話。

不過作為文學作品來讀,此書在藝術性和精煉程度上顯然有所欠缺。如果是沈從文的鐵桿冬粉,或是研究專家,此書自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一本。但如像我這樣懷著文學獵奇之心來讀的人,閱讀此書,恐是將就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