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是心靈的“沙粒”

當你驚詫於珍珠的圓潤華美、晶瑩剔透時,你可知道蚌忍受了怎樣的苦痛,才將一顆沙粒孕育成絢麗的珍珠?責任就像心靈的沙粒,它束縛了我們的行動,限制了我們的自由。但終有一天,你會驚奇地發現,它已成為一顆珍珠,給我們的生命增添了無限的光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人若想立足於社會,首先應該具有的,就是對國家高度的責任感。范仲淹少時勤奮,學有所成,本可以在京城享受高官厚祿,可他卻主動要求到偏遠的邊塞去保家衛國。他到邊塞後,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日夜操練軍隊,使敵軍十餘年不敢進犯。後來,皇帝又讓他作宰相,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象徵著財富、地位,是多少人心馳神往、夢寐以求的。但范仲淹拒絕了,他認為國家的安定才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守衛邊疆,敵人不敢來犯,國家才能安定富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的真實寫照。他心懷責任,克制私慾,雖未作宰相,但其成就和名聲,仍不遜於史上任何一位身居相位的人。

杜甫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以拯救貧苦人民為責任;董存瑞以身為支架,手舉炸藥包,是以掩護隊友、革命勝利為責任;馬丁·路德·金常說“我有一個夢想”,是以解放黑人為責任。他們的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艱難困苦,但他們的心靈也因責任打磨出了一顆顆令後人銘記的珍珠。

責任的珍珠之所以發光,是因為它經歷了心靈的選擇。菲利普醫生生於20世紀初,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有小偷進他的診所偷東西摔斷了腿,他卻二話沒說,將小偷治好後送走。可當二戰發生後,一位蓋世太保頭目身受槍傷被送進他的診所治療,他卻毫不猶豫地一刀殺死了這個雙手沾滿了人民鮮血的劊子手。他被逮捕後,有人指責他忘記了自己作為醫生的責任。他義正言辭地回答:“不,我沒有忘記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我可以救傷害過我的人,但當納粹到來時,我的首要責任就是反法西斯,我不能救傷害世界人民的人!”菲利普醫生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隨著時間的流逝,境況的改變,責任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它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大局出發。惟其如此,這心靈的沙粒才會真正孕育成一顆流傳千古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