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尋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路上,我心中默念這首詩。雖未到四月,但聽聞那桃花開得正艷,我們一行人,歷盡千辛萬苦,就為看那桃花。

當一個人聽到一個新事物時,因為腦中沒有它的印象,所以根據以往的經驗,會想像出它的模樣。

我們不是沒有見過桃花,而是沒有見過這裡的桃花。

一聽桃花二字,那粉紅嬌艷的花瓣便浮現在眼前。桃花,有種隱士的氣質,是女隱士。隱士,清高孤傲,你想見他一面,甚是不易。

前人擅長在桃花後加名詞詞綴。比如,桃花源、桃花島、桃花潭等等。這些名詞詞綴本來很平淡無奇,但在桃花的映襯下,將人帶入了美好的意境。桃花源里,落英繽紛,飄在芳草之上,飄於夾岸之下,飄然而填滿緩緩前移的溪流,然後一瓣一瓣或一簇一簇流逝,分分合合,直到最後所剩無幾,有一種悽美的意味;金庸筆下的桃花島上,一樹一樹的桃花之下,機關重重,變幻莫測,給秀美的島上風景又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如此佳境,自然鍾靈毓秀。“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是島主黃藥師一生武藝的寫照,而他的女兒黃蓉也是聰明伶俐、美艷非凡、文武雙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臨別之時,喝著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將行之際,忽然唱著歌,目送著李白乘船而去,船消失於滿是飛紅的群山之間。那種臨別之意,難捨之情,確實連千尺之深的桃花潭水都無法比及。

對於未知的事物人都喜歡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然而,想像歸想像。我們真正到了那裡,卻大失所望。

這條公路被擁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只好在離目的地一定的距離下車,然後徒步前行。

在艾頭坪入口,車輛及人群混作一團,像亂竄的群蜂,互相交織,滿滿的灰塵一遍又一遍地渲染著空氣,密不透風。車一停下來,人們瘋了似的把自己塞進去,每趟車都塞滿一車。人聲鼎沸。

來到這裡真是大失所望。但是因為我心中還裝著桃花,一心只想著桃花。於是,即使身處在擁擠悶熱的車廂里,在亂濺的口水泡沫間,我還是忍住了。我怨恨中國人太多,這裡的基礎設施太落後,被商家欺騙了,我們就是來這兒受罪的。

我只好看看那一處一處的粉紅色,宛如在風景畫上隨處塗抹著幾筆。我在這幅被亂墨破壞的巨畫上艱難地尋找些美好和驚艷。

陽光是嫵媚的。想在這兒欣賞美女,但大多是胭脂俗粉,或者背影殺手。

我們去尋去探這山莊的主人,一路上,吃喝擺攤一片。我不知道怎樣形容這些景色,但是我也沒覺得詫異,可能是見多不怪了吧!只是,這些本來不喜喧囂的隱士,她們兀自綻放在山間野地,和那大片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一樣,她們享受的是一片寧靜,一片清明,而不是這一切世俗的紛紛擾擾。自從有了商家的廣告宣傳,在這桃花時節,才有竄流不息的人蜂擁而來,等到他們撤去,留下的不是詩詞歌賦,不是遊覽的感受,而是五顏六色的垃圾。

我們還是有快樂的,能結伴而行,歷經千辛萬苦,畢竟看到了桃花,還有鮮艷奪目的油菜花。我還看到了清新脫俗的女孩,聽到了她們爽朗的笑聲,我還覺得那天是那么湛藍、純淨,還有斑舊的火車軌道在山間桃花下,蜿蜒而過。我們在桃樹下,人面桃花相映紅,留下永恆的瞬間,在高過人頭的油菜花地里,向著鏡頭笑,燦爛如陽。

顛簸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已是疲憊不堪,然而我仿佛看到那遍野的桃花依舊笑著春風,似與我們無關,與眾人無關。

塵世之間,喧囂之下,尋一尋桃花不易,保持如初的心境更不易,我們只想簡單而快樂,揮灑著我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