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題記

邂逅是不經意中相遇的美麗,在彼此心中蕩漾著美好的漣漪,就象花兒瞬間遇見了風,在風兒的吹拂下,花兒的芬芳在空中瀰漫。邂逅既是無意,似也是緣定,說不清也道不明,往往是一舉手、一投足、一瞥一笑,就隱約可知前世的緣份。邂逅是緣,相知亦是緣,深淺不一。有時也會生出莫名的惆悵與感嘆:今生邂逅,未必來世相見;今生相見,未必相知;今生相知,不知來生可仍有緣?緣份如秋日的桂花,在相識相知的人之間灑下滿懷的清香,在流年的歲月里淺唱成歌。

年輕的時候,在文字中邂逅席慕蓉,喜歡上了她質樸溫婉的詩句,喜歡上了她飄著清香的散文,透著一份美好的情愫,感性中藏著令人回味的哲理,也有股令人魂腸愁結的淡淡的不能釋懷的憂傷。至今還記得她的那句話:“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本太倉促的書。”青春的美麗與珍貴在於它的無邪,它的短暫,它美好的憧憬與陽光的氣息。在那韶華歲月里,或許你也定有過那動人欣喜的邂逅吧。

與一座城邂逅,喜歡上它的古樸、內斂與幽幽的風情。第一次經過江南水城,就喜歡上它的韻味,喜歡江南青石板的懷舊,喜歡江南建築的含蓄內斂,喜歡江南桃紅柳綠的溫婉,喜歡江南石橋的儒雅,喜歡江南古雅的窗欞。原本不喜歡下雨的我,因為江南雨的氤氳,而漸漸迷上了這濕了的青石板,冷了的白堤柳石橋和沾著雨乳的翠枝艷朵,不禁想起白居易“水秀山清眉遠長,歸來閒倚小閣窗。春風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嘗。”的詩句。曾經,我們邂逅在懷舊古樸的江南水鄉,一切都顯得那么溫馨與美好。途中的偶遇結下的美好情誼,也許將溫暖一生,也許只是路過的一段值得回憶的美麗風景。

漢朝大才子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在卓家宴會上不期而遇,宴席上司馬相如被邀彈一曲助興。早聞文君芳名的司馬相如,大膽地演奏了《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精湛的琴藝,博得眾人的好感,更使那隔簾聽曲的卓文君傾倒,也自此拉開了相如與文君相戀的序幕。

然而,不是所有的邂逅都是喜悅的,有的邂逅,帶著遺憾,成為入心的記憶。那一眸擦肩,驚艷了千百年的時光。

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出身豪門,年輕美麗而又多才多藝的女子一直不想結婚,直到有一天,她在千萬人的廟會中,邂逅了一個年輕的男人,這似曾相識的感覺讓姑娘的心房顫動,女孩覺得那個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那份緣。

然而,擁擠的人群,無法讓她走近那個男子,很快,他就從她的眼中消逝,自此不再遇見。為了見到那個男子,女孩每天執著的祈求打動了佛祖,但幫助她的條件是必須放棄現有的一切,變成一塊大石頭,修煉五百年。女孩無怨無悔地答應了,在修煉最後一年這石頭被運進城,建成了一座石橋的護欄。就在石橋建成的第一天,女孩終於看見了朝思暮想的男子,她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然而他什麼也不知道,又一次勿勿從她眼前消失。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五百次的回眸,五百次欲訴還休的神情,回眸一盼,緣落滄桑。在風中傾聽大自然的音樂,在記起與遺忘中淡然看待潮起潮落,花開花落,緣來緣去,領悟生命的殘破與完美。

邂逅,沒有約定,沒有守侯,又似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安排。

人生或許會有多次邂逅,但真正刻骨銘心的一定不會多。有的邂逅,只是人生途中的過客,遇見了,終是途中的一道風景。有的邂逅,卻又一次揭開了心房的傷痛,原來相知的人,卻終究成了陌路人。有的邂逅,入心而溫暖,永存記憶深處。其實一切邂逅,悲歡取捨皆由心定。

紅塵桑田,願你有份溫暖的邂逅,在轉角間邂逅事業的機緣,邂逅愛情,邂逅友情,邂逅心怡的風景,然後截取一幕幕美好記憶片斷,折成一艘小船,在如畫的山秀水靈的心海里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