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孝敬父母

無論我們多么的偉大又或者多么的卑微,我們都是父母最疼愛的孩子。他們賦予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快樂的成長,也見證了我們那稚嫩的成長足跡。

——題記

記得才剛剛出生,還是孩童時,就離開了父母的陪伴,一個人獨自在外婆的身旁、度過了那沒有絲毫記憶的童年。忘記了父母在寄來每一張照片的模樣、不知道他們寄來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有悲傷、愧疚或者是開心么?我無從知曉。但唯一知道的是我看見那陌生又或者熟悉的面孔時、早已淚流滿面。

夜晚、我喜歡一個人仰望星空,因為我知道在星空和星空之間一定有爸爸媽媽對我的思念,他們會化作流星讓我看得見;因為在大地與星空之間有我對他們的思念,他會化作流星讓他們看得見;因為在藍天與白雲之間有他們和我的吶喊,讓彼此在兩端聽得見,我們彼此的呼喚。

青春的腳步已經向我們走來,馬上就到了指尖。已經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而青春的歲月里,爭吵成了最鮮明、最耀眼的記憶。

他和她。以前總是那么的畏懼他們無休止的爭吵,每每若此就覺得心驚肉跳的。但最後卻變成了習以為常的“飯後茶點”。漸漸的習慣,漸漸的懂得漠視,漸漸的學會戴上耳機,聽耳機中那蒼老的聲音,或那扣人心弦的搖滾抒情來麻痹自己那脆弱的神經,更甚至於是不想讓人看到那黑暗下臉頰殘留的一道道沁入心底的淚痕,化為永遠揮之不去的那抹悲傷。不知道是她們的不幸,還是我的不幸。

我和他們。不知道是青春的叛逆還是在內心壓抑太久的不滿,想用青春的叛逆來作為藉口,憤怒的將一切都爆發出來,但那心中存在的絲絲理智,與該有的孝敬讓我一如既往的壓抑。有時,一個人關了燈,把音量放的最小,音箱裡唱著那一首首愛父母、孝父母、敬父母的鏇律縈繞在耳旁,讓回憶翻江倒海、回憶著父母的好、平常他們濃濃的愛。在明天重新好好努力、繼續孝敬他們。

道不盡:不得不孝敬父母。這僅僅的十個字讓我讀懂了很多。孝,為孝敬;敬,為尊敬;則應該孝敬尊敬父母。

而又這使我想起了那場已經過了三年的,

但是卻已經成為那揮之不去的傷痛的記憶了——地震。每每想到這裡,那些記憶就在我的腦海里翻江倒海的湧來。讓我聽到了那孱弱的生命正依偎在爸爸媽媽的懷裡,堅忍著身體賜予的疼痛,強忍著不讓爸爸媽媽悲傷難過的微笑說:“爸爸媽媽、對不起,在以後我再也不能孝敬你們了,你們就在生一個弟弟或妹妹好嗎?讓他們來代替我好好的孝敬你們。”頓時淚流滿面,他們也有未完成的心愿,要好好孝敬父母。

其實父母是偉大的,父母的愛也是無私的,即使是世界的任何文字、儘管它們多么的雍容華麗都無法表達;即使我們如何的偉大、能讓他們過上多么華貴的生活都無法感激他們賦予我們的那么多的愛。他們把我們當成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上天賜予的最無價的禮物,懂得知足常樂,只是我們呢?卻只懂得毫無節制的索取。有沒有想過他們的呢?那是他們汗水的見證啊!

其實、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禮儀,而百善孝為先也是訓教後人的宗旨。

當我們回想從幼年到童年到青春到成年,我們的父母都無微不至的淳淳教導著:總會在天冷時讓我們多加一件衣服;在天熱時輕站身旁、用手中的扇子趕走溫度的炎熱,而自己卻早已大汗淋漓;在上學時總會一遍遍的叮嚀囑咐讓我們專心聽講、路上注意安全;在放學時總會依附在家門前,盼望我們的歸來,與他們分享那稚嫩的傻事;還有香甜可口的飯菜,讓我們細細品嘗,愛也融盡的飯香……

……

常說:父愛如山般威嚴,母愛若水般細膩。可又有誰能讀懂那威嚴與細膩背後的艱辛呢?而我們卻不能讀懂,心裡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道不盡:不得不孝敬父母。要懂得依靠自己的能力為父母撐起一片藍天,讓飽含艱辛的父母可以休息、停頓;要記住:我們是他們的孩子,我們一輩子都是欠他們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即使我們多么偉大,即使我們用餘生去償還,也相差甚遠。

在一本雜誌中看見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生活是一門藝術,那么感激將會是這門藝術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心中每次湧起的感激,都會使平淡、單調的生活泛起陣陣漣漪,使人覺得有股動力催人向前。

只是貧窮苦難磨滅不掉父母的愛,對篤深的父愛、母愛怎能一個“謝”字了得!

其實——道不盡:不得不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