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要不知足

蘇格拉底說:“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所謂知足,是指人內心的一種滿足之感。不知足於學問,我們才會感悟到“無涯學海”到底有多大;才會懂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是什麼境界;才會知道與茫茫知識相比,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又是多么渺小;才會了解虛心學習於我們而言有多重要……因此,我們學習,要不知足。

從一名最基層的農民工逐漸成長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朱雪芹,用勤奮和努力向我們展現的學習上的不知足的力量。她17歲時,去到中日合資的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工作。進廠後第一份工種是做西褲褲腰。第一天,她只做了50件,而師傅一天能做550件。她想:師傅就比她高一點胖一點,為什麼差距這么大?生性倔強、好強的她下定決心:一定要用十倍百倍的努力來趕超差距。每天完工之後她都埋頭苦練,工作間隙也不放過,每一天都學習著練習著如何提高速度。半年之後,朱雪芹做褲腰的速度超過了師傅,質量也非常高。現在的她,是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團支部書記以及上海人大代表。正是她當初在學習快速做西褲褲腰的不知足,給她的成功墊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說過:“我是永不會滿足的。”他一生共有一千多件發明創造,有些發明創造已經得到驚人的成功。但是,他從不沉醉於自己的發明,他無時無刻不在向科學的新領域攀登,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對自己的發明創造持否定態度,而不停頓地加以改進。例如,為了尋找燈絲,愛迪生一開始是用炭化物質做試驗,失敗後又以金屬鉑與銥高熔點合金做燈絲試驗,總計做過1600種不同的試驗,結果都失敗了。但這時他和他的助手們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已知道白熱燈絲必須密封在一個燈泡里才不易熔掉的道理。然而他並不知足,他的試驗又回到炭質燈絲上來了。在他無休止的鑽研,不停頓的改進之後才找到了真正合適的燈絲。正是他在發明創造上的不知足,使他一次又一次學習到知識,最終獲得成功。

想一想,如果我們知足於當前,不再學習,結果會怎樣呢?方仲永的父親,在方仲永童年時期展現出奇異天才後,知足於每天帶著兒子四處拜訪鄉鄰通過題詩獲得利潤,不再讓他學習,結果讓一個天才“泯然眾人”。明清時期,皇帝知足於“天朝無所不有”的狀況,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鄙薄西方先進科技,不主動學習,導致近代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遠離了世界發展的潮流……如果我們知足於目前取得的成績,不思進取,不但會加快落後的步伐,而且還會喪失繼續發展的機會。

若我們不知足於現在學習到的知識,並持之以恆去學習,能讓我們學到更多。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不知足於看到的風土人情,於是她親自實踐,比如她到當地的澡堂觀看人們洗澡,這種不知足讓她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沙漠中的生活。中國,在取得發射兩彈一星的成就後並不知足,大力發展科技,培育一大批科教人才,才有了後來的神十等等,不知足,並努力學習,使中國的綜合實力大大增強。

海倫凱勒說:“當一個人感到有高飛的衝動時,他再也不能滿足於在地上爬。”對學習的不知足正是這種感覺。不知足於學問,是不滿足於當下所得到的知識的表現,是對“學海無涯”的認識,是我們了解到人無完人,需要虛心向學的體現。我們每個人都應有這種態度,意識到自己需要奮鬥,需要追求更多讓自己精神充沛的東西。

“當一個人還在把事兒往深刻里說的時候,就證明他還沒有達到深刻的階段。真正達到深刻境界的人,就開始把話往家長里短說了,就好像一個人從來沒有登過這個山頂,他肯定老是說這個山頂無比美妙。但真正登過山頂,站在山頂的人,他開始說山下的雞鳴和炊煙了。”劉震雲如是說。虛心吧,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獲得的,都只是茫茫學海中的一小部分。靜下心來,不知足於學習,才能領略更美的一番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