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面對世俗的處事態度

關於陶淵明面對世俗的處事態度,其中有些的卻不可取。相對於周敦頤的說法,後人欣賞的,才開始與陶淵明作對比,認為他膽子小怕事,不與污濁世風作鬥爭,我也同意這種說法。陶淵明懷才不遇,屢遭挫折,當初,他年輕氣盛時,一定是滿腔熱血,時間久了,他又為何放棄理想,,這不就是放棄理想的表現嗎?脫離官場後,他又愉悅它應有的遺憾,為何理想未實現卻安然自得。周敦頤在激流中保留了信仰。他還未忘當初的思潮湧動,他在給別人做榜樣,他告訴大家有正氣不一定要失敗並狼狽逃走,他給了各位新人描繪了美好的仕途,給了血氣方剛青年人目標。一個朝代的興亡,表面上是取決於君王的,但實質上是取決於臣子的,孫叔敖,管仲的輔佐造就了倆個盛世,難道那是就沒有貪官嗎?肯定會有的,只是他的野心如氣球一樣,外界相當多的凜然正氣約束著,甚至引導著他們走向美好。陶淵明那時候一揮手,不幹了,那么會有多少人希望破滅,會有多少貪官失去約束,這豈不是助紂為虐,從他的職位講,他不幹了。

那么還有人乾,如果是正直的人,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陶淵明已經把他的仕途看為一種痛苦。

,如果是貪婪的人接替。必定禍害一方百姓。陶淵明自己躲起來了縱情山水,那么經濟落後,文化就要滯留,民族將會被淘汰,還有人記住他那超凡脫俗的詩嗎?周敦頤咬定青山不放鬆,任你東南西北風,逆水行舟,完成自己的理想,儘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黎民百姓造福。自己塑造環境,環境也會塑造他,但他始終是不改變立場的,只是換種方式,看不下去官場腐敗不一定要棄官,太極端,在不躲避的情況下難道就堅持不了自己的立場嗎?只怕是陶淵明先畏懼了,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