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心情——希望的顏色

坐在窗前發獃。

已是夜晚,天空猩紅猩紅的,像可怖的大口,惡狠狠地吞噬著這個城市。遠近各處的霓虹,交織成渾濁的顏色,耀武揚威地亮起“繁華”的招牌。街道上川流不息的汽車也冷冷地照應著它們。這樣的世界離我們太遠了,好像本就不屬於我們。

我卻在想,這樣忙碌而不知疲憊的人們,到底是為了怎樣的希望而奔波?人們總是為了追求一種內心的安寧,於是乎,希望有了,工作的動力便有了,天昏地暗的勞累也開始了。等到擁有了當初渴求的安寧,便又會想有更安寧的安寧,如此回還反覆,周而復始,永遠也不會滿足。希望成了黑色,各種烏煙瘴氣的欲望覆蓋住了它的本身,早已分不清真實的信仰。

在人前總是積極活躍,等到靜下來,朋友卻總認為我“反常”。其實外向的人靜下來比動起來的時候多得多,內向的人內心的波瀾比其表面的淡然卻又是多得多,所以人大概是相等的。在我靜下來的時候,我喜歡想想未來的人生。和朋友約好了考復旦,卻不知道除了復旦我還有些什麼希望。未來氤氳在遠處,看不透摸不著,卻又像近在咫尺。還有半年了。不知不覺老師們把嘴邊念叨的數字從“1”過渡到了“0.5”。半年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卻也不長了吧。時間飛逝,像一架古老卻又不慌不忙的擺鐘。人們只是時光齒輪磨出的小小印跡,微乎其微,卻總容易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希望於是恰如其分地出現了。人們看到內心的希望,便想起自身的渺小與源源不斷的不滿足。大概希望就是這樣一種平息自傲,撿起謙卑的東西吧。況且人們本就應該謙卑呢。希望是藍色吧?如此沉著、冷靜,像劊子手一般,果斷又毫不手軟。

內心總是容易躁動不安。於是試圖用音樂找安靜。逐漸從輕音樂改變到聽搖滾。聽似發泄般的嘶叫卻又是一種真是的吶喊。這才是應有的希望和信仰。muse吼:“freedom!”linkinpark吼:“nomoresorrow!”希望是什麼顏色呢?大約是紅色,紀念下我們如火如荼的青春年少吧。

一周一次的音樂課,老師總是抱怨我們被理科折磨得體無完膚。她說,目標不要定得太高,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有的時候不要讓自己太累,真正要累的日子還在未來,要學會享受生活。她說這話的時候,我正半眯著眼睛看著窗外。4月的陽光暖人卻不灼人,溫柔地傾斜而進。希望是金色吧?像陽光一樣,跳躍著,再在內心的湖面泛起層層漣漪。

希望到底是什麼?大約我的希望,便是在那充滿詩意的黃昏,坐在海邊把玩著貝殼,細數曾經,看著夕陽一點一點下沉,然後轉身對輕柔的海風揮手告別。再在心裡念兩句海子的詩。我喜歡那句:“公元前我們太小,公元後我們又太老,沒有誰能夠見到,那一次真正美麗的微笑。”

我仍然相信,這個希望,是純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