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的變遷

書信是人們長期以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一種載體和工具,是自人類有文字以來社會上進行語言交流的一種書面形式,為古今人類生活和學習所必須,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勞動創造了語言,語言需要交流,書信是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勞動過程中也發明了書信。

在遠古時代,人類的交流最初靠結繩記事。自倉頡造字以來,人類社會由蠻荒開始進入低級文明階段,在從事生產生活勞動過程中不僅僅是用口語表達思想感情,還可以把要說的話用字寫在甲骨上,後來逐步演化為竹簡上。古代“紙”的發明產生了質的飛躍,原本刻在獸骨、竹簡上的文字可以寫在紙上,刻印、列印在紙上,如封建皇帝下的詔書,大臣向皇帝的奏章等,都可稱之為廣義的書信。就"信”而言,是個會意字,“人”要說的話(“言”)就是“信”。狹義的“信”分為兩種:一種是口信,即用口說出來,通常說“捎口信”就指此種。另一種是書信,即用筆在紙上寫出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說話的人不能和聽話的人當場見面,通常就用此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讓人轉交,或是寄信,往往寫信人總寫“見信如面”四字,就是表示像當面說一樣。有了書信方便多啦,原汁原味,表達意思準確,不致於傳“口信”有誤。

自從有了書信這種語言交流形式後,朝野共用,全面普及。即政府上級對下級、下級轉上級、同級對同級之間,民間長輩與晚輩、晚輩與長輩、平輩對平輩之間,同志同學同事之間,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不見面用筆向對方說話。前提是要會識字,解其意。在古代讀書人少,大部分是文盲,所以,書信主要是文人之間來往多。書信細分有許多種類:按內容分,最常見的是家書,如曾國藩家書;有普通工作信函、便函;有情書,如魯迅與許廣平情書;有人民來信等。按緩急程度分,最常見的有平信(普通信)、急信(掛號信)、加急信(電報)如“雞毛信”;有公開信等。而官府向地方傳達指示,收集地方的情況,地方向上反饋反映情況,主要靠“驛站”間傳遞,即送信人騎馬傳送,一站傳一站,直至到收信人收到,任務才算完成。像我的老家駐馬店市所在地驛城,就是明清時代送信跑馬歇腳的地方,也是傳換交換文書包裹的地方,故名“駐馬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到了近現代,郵電局代替“驛站”,專司電報書信包裹的收發傳遞工作,送信人叫“綠衣使者”,傳遞工具也不再是駿馬,而是飛機、火車、汽車,“最後一公里”送信人為“綠衣使者”。

我記事時書信已經很普及。在農村,誰家的孩子在外地當兵或工作,或有外地遠路親戚,送信人會身穿綠衣,頭戴綠帽,騎行的是上海產綠色28型加重“永久”牌腳踏車,掛號信給送到本人家,簽收後才行,否則追究送信人責任。貼8分錢郵票的平信,只送到大隊部,然後有大小隊幹部捎給本人,或者知道有自家的信自己去大隊部拿,往往有遞送不及時、甚至有丟失、別人私拆截留現象出現,時效性、準確性差。有的家庭沒讀書人,收到信後還要找識字人給念信、回信,覆信時要步行到10幾里外的公社所在地,或者是找趕集的人捎到公社郵電所寄信。

我在上國小四年級時就開始幫鄰居念信,到上五年級後,我開始學習給遠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二姨和大舅寫信了。“文革”那個年代,社會混亂,年齡小也沒見過二姨,大舅倒是熟悉,可給他們寫過兩封信都沒回,後來我泄氣了,很沮喪,懷疑可能是因為自己寫的不好或者是寄信的地址不對?以後乾脆不再寫了,心想,反正他們也不惦記我們。至目前,幾十年間,也沒再寫過一封,親情因路遠互不通信而淡薄。

我真正寫信多是上世紀90年代。因為我的堂弟、小弟、外甥三人陸續當兵,都是我把他們從農村國中畢業時想方設法送走的(爭入伍指標難),他們走時都是17歲,年齡小,文化淺,我怕在部隊吃不了苦,總是多給他們通信及時了解信息,掌握思想動向,即使把他們送走了,責任心驅使我還要經常教育他們要學會吃苦,多學習,多寫信練筆,乾出成績,爭取在部隊儘快入黨,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因為“家書抵萬金”嘛!正是由於我的堅持寫信鼓勵鞭策,三人先後分別入了黨,當上了班長,最後,兩個弟弟光榮復員,一位外甥留在部隊當士官10幾年,今年剛轉業到鄭州安排了工作。和外甥交談,他感到和我通信幾十封,要不是我信中多次鼓勵鞭策,他根本在部隊幹不了2024年,身深有體會地說,“想想家書的作用真大呀”!

除此之外,我也和要好的同學、朋友、同事和我的兒女上大學期間通過不少書信,前不久整理時還收藏他們的來信和我寫的信不下100封,我用專門的書櫃要珍藏一輩子,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友誼,一封信就是一段終生難忘的往事,一封信就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一封信就是一席難以述說的生活工作中的酸辣苦甜鹹,這些都時時刻刻珍藏在我的心裡,成為我人生中艱難歲月的閱歷和與親朋好友點點滴滴交往的最好見證及永恆的記憶。

到了21世紀初,隨著電話、手機、電腦等現代化高科技電子通訊設備的普及,資訊時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來了,社會人際交往手段呈多樣化、高智慧型的方式發展,過去千里遙遠靠單一鴻雁傳書方式的時代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電話、手機、電腦,而新的極為快捷的書信形式應運而生,那就是發手機簡訊、微信、微博,發qq和電子郵件,這樣更專業化、智慧型化、科學化、大眾化。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資訊時代,生活的快節奏就需要節省時間,快捷、方便、一語中的,而簡訊、微信等正好與之相配,每天24小時都可以獲得自己必要的信息。假如需要長篇大論,那就發電子郵件,寫成後編輯發布,一分鐘之內接信人就可讀到你所要表達的內容,且來往無紙化,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和時間;寫信不用筆和紙,只需要電腦或手機作工具,鍵盤一敲,滑鼠一點,一封信輕鬆傳送,還省去了郵差,多方便快捷啊,你看神奇不神奇?何樂而不為吶?!所以,現在人們之間寫信寄信的很少,有也是不會與時俱進的老年人等少數人群,他們還保留著幾千年的傳統書面語言交流溝通方式,中青年少年兒童絕大部分都在使用新式通信工具啊,這也是歷史的必然,不以人們的意志而轉移!

當然,書信不管怎樣變遷,萬變不離其宗,其本質屬性仍然是思想交流信息溝通的工具,核心內容沒有變,變的是表達形式。就像火車是人和物的交通工具一樣,只不過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過升級換代,由過去的蒸汽機、電機到今天的動車高鐵,比較方便、快捷、舒適、美觀罷了,人們在乘坐高鐵的同時,怎能忘記蒸汽火車的時代呢?同理,我們在享受方便、快捷的時候,難道會忘記手寫書信的漫長時代么?偉人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不能割裂歷史,昨天的經歷就是今天的歷史,明天、後天還在等著我們去書寫,去奮鬥,讓我們不忘昨天享受今天奮鬥明天寄希望於後天吧,期盼社會主義社會越來越美好,共產主義社會一定能來到!到那時,書信還會與時俱進,發生新的變遷,將以新的形態展現於世人的面前,我們滿懷豪情,拭目以待!

書信,這一傳統的思想交流互動的工具,你的歷史成效巨大,讓人類由刀耕火種的蠻荒時代走向今天的現代文明;假如沒有你的思想交流互動,人類就像失去了太陽,還將在漫漫長夜裡盼望天明,等待朝暉。

書信,這一傳統的信息溝通傳遞的工具,你的政績功績顯赫,讓人類在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改造社會中發揮最大的能量,實現自身最大的價值。假如沒有你的信息溝通傳遞,國將不國,社會將不成為社會!

書信,你是社會進步的潤滑劑,你是歷史變遷的見證者,你是未來世界的拓荒者,你是我心中永不磨滅的記憶!不管今後你以怎樣的面目出現,我都將永遠擁護你、使用你、懷念你、頌揚你,我要為書信發自肺腑地唱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