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給李白的月

今晚有月,水也很清,微風過處盪起粼粼月光。掬一捧清泉接住掉下的月亮,一輪的純潔是詩的沉澱。初冬的淒冷的月光下,我靜靜的聆聽從異地棧里的窗台滑落的被月光浸泡得柔軟萬分的鄉愁。聽那遊子在低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是李白的詩魂。夢裡多少次在雕琢他那不清晰的身影,可是月下的李白:高貴純粹、大氣磅礴……總讓我琢磨不透。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這是天真爛漫的李白用盎然童趣給月光譜的第一首童謠。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這是真摯淳樸的李白用山的魂水的魄給月畫的的一幅水墨畫。

“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對此空長嘆,思君意何深。”“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高蹈忘機的李白以友情的清波思婦的濁淚譜的一首月光曲。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盪清波,光景兩奇絕。”“綠水靜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採蓮女,一道夜歌歸。”這是“貴妃捧硯”“力士脫鞋”的李白寫給躁動青春的一首戀曲與讚歌。

“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牛渚西江夜,青天一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這是“終與江山社稷,功成去五湖”的李白借朗朗月光觀照歷史和理想時發出的聲聲嘆謂。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邀月,游月,步月……這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李白,在堅硬的現實背後找到的存放心靈的種種方式。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懼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乘月,攬月,賒月……這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藉天才般的想像突破時空的種種手手法。

“我宿五松下,寂寥吳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這是“大笑三聲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的李白在一個農民家裡凸顯的的明月般的人格宣言。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若飛鏡臨丹閣,綠煙滅盡青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問白雲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對短暫人生、無窮造化、永恆明月作出的哲學思考。

偌大的唐朝天國像是一個想像力匱乏的、創造力枯竭的人,聽不到他,看不到他……可悲、可嘆、可歌、可泣——

公元276年秋,他舉杯邀月,卻發現月在水中,他悠悠然躍入水中,抱月而眠——以詩性的生命完成了最後的一首驚世駭俗的詩。

他把生命溶在了月里,也許月就不會再孤獨了……

望著水中的月我突然想起了著名詩人余光中是一首詩《尋李白》:

酒入豪腸

三分嘯成劍氣

七分釀成月光

繡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

李白抱月而眠,我卻孤獨的在守侯這一池的沉澱。